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当父母老了,我们应该如何爱他们

来源: 燕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当父母老了,我们应该如何爱他们

“爱的错位”引发共鸣 社会学者:重要的是理解和接纳

■“晚晴社工”组织的亲情互动活动中,母女俩亲昵互动,互相“表白”。 晚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父亲为何总从超市拿塑料袋回家》追踪

□本报记者 苗静

每次去超市都拿几个塑料袋回家、冰箱里堆满了剩饭剩菜、到处捡拾矿泉水瓶换钱……6月17日,本报《父亲为何总从超市拿塑料袋回家》刊发后,不少读者打来电话表示,父母做的一些事情,让他们无法理解和接受,但说多少次都没用,老人依旧我行我素。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家庭中,两代人相处存在“爱的错位”,本意都是出于爱,却互不理解甚至互不相让。这种错位根源在哪里?当父母老了,我们应该如何爱他们?

母亲每晚悄悄出门捡瓶子

“我和母亲的矛盾,到现在都没解决!”34岁的苏先生说,为这事儿,他已经头疼很久了。但是,看了晚报17日的报道后,他觉得有点儿理解母亲了。

3年前的夏天,母亲从老家来到石家庄,帮忙带孙女。不久后,苏先生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每天22时左右,母亲就悄悄出门,回家时大都23时许了,一连20多天都是如此。母亲回来时,家里其他人都已经睡下了,灯也关了,母亲总是轻手轻脚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问起来,她就说家里太热睡不着,出去溜达一圈。起初苏先生没在意,直到后来,他发现在小阳台的角落里,堆放着很多矿泉水瓶和饮料瓶,足有七八十个。家人很少喝饮料,这显然不是自家产生的。苏先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母亲每晚悄悄出去,原来是在捡瓶子!

面对苏先生的询问,母亲倒是爽快地承认了。原来,有一次她带小孙女在楼下玩,发现小区长椅上放着3个空的矿泉水瓶,顺手就捡了回来,跟家里攒下的其他废品一块儿卖了。后来,她就每天晚上拎个袋子出去,满小区转悠,有时还走到马路上去找瓶子。这些瓶子虽不多,但平均每天能卖七八元钱,母亲都攒着,给小孙女买冰糕吃。

“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东西,还堆到家里,多脏啊!以后可别再捡了啊!”苏先生劝母亲,咱家不缺那点儿钱,再说大晚上出去也不安全,遇到熟人也不好。母亲答应得挺好,可没过几天就又悄悄出去捡瓶子了。担心被儿子发现,母亲就把捡来的瓶子藏到其他地方,第二天就赶紧卖掉。3年来,每年夏天母亲都会趁晚上去捡瓶子,苏先生和爱人多次劝说,有时还跟母亲生气,都无济于事。母亲也不跟他们急,每次都是表面上应付过去,事后该咋样还咋样。她只认自己的理儿:“我没偷没抢,捡瓶子换钱,能给我孙女买冰糕吃,有什么不对的?”

看了晚报的报道后,苏先生试着像报道中的心理咨询师闫然一样,去“分析”母亲为什么这样做。今年69岁的母亲是地道的农民,没上过班,没挣过工资,老了也没有退休金。每天捡瓶子换来的七八元虽然不多,却实实在在是她自己挣来的,这跟用儿子给的钱给孙女花,是不一样的啊!苏先生明白了,母亲这样做其实是出于爱。他决定以后不再拿捡瓶子的事儿叨叨母亲了,她想捡就捡吧!

“爱的错位”很普遍

记者昨天调查了十几位市民,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很多父母的某些行为,让子女无法理解和接受,而双方沟通起来也并不顺畅。两代人相处,都存在“爱的错位”,本意都是出于爱,却互不理解甚至互不相让。

武女士不明白,自己的妈妈怎么这么爱“占便宜”。老人家也不知从哪儿得来的消息,桥西的一家药房搞活动,免费赠送一瓶风油精,就坐着公交车专程去领。“天儿这么热,她坐十来站地,就为了一瓶风油精!家里花露水、风油精两三年也用不完!”武女士说,凡是免费领东西的,母亲都很热衷,也经常从超市拿塑料袋回家,说了多少遍都不听,真不知该怎么办。

李女士的母亲有一个“坏习惯”,剩饭剩菜从来不扔,冰箱里总是堆得满满的。哪怕只剩一个碗底儿,老人家也得留下,下顿饭热热再吃。有时候,剩饭闻起来都快酸了,母亲也坚持吃。为这事儿,李女士曾经跟老妈别扭了很长时间,两人都觉得自己做得对,都很生气,却互不相让。后来,李女士冷静下来,想起小时候的事。那时家里还没有冰箱,母亲就把剩饭放在地窖里。现在母亲70多岁了,这是她大半辈子的习惯,怎么可能改呢?而且,吃剩饭这么多年,母亲确实没有吃坏身体啊!想通了,李女士也就释然了:“孝顺,孝顺,真对老人好,就顺着老人吧!”

晚晴社工服务中心的陈艳慧,为社区和敬老院的老人们服务了很多年。她接触的众多老人中,绝大多数都非常节俭。她遇到过这样一位老人,家里攒下的废品都堆到客厅里,门都快打不开了。问老人为什么不卖掉?老人回答:“我得多攒点儿,骑三轮车拉到比较远的那个废品收购站去卖,每斤能多卖好几分钱呢!”那次,社工叫来了上门收废品的人,悄悄塞给他5元钱,叮嘱他把价钱提高一些,这位老人才卖掉了满屋子的废品。

作为社工,陈艳慧在与老人们接触时注意到,老人们都非常含蓄,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的爱都是基于行动的。年轻人很容易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老人们却绝对说不出口。有些事情和想法,老人们会对社工说,却从不对子女提起。这是导致父母和子女沟通不顺畅的原因之一。

重要的是理解和接纳

社会学者彭秀良认为,父母和子女因为从超市拿塑料袋回家、外出捡拾废品换钱等事情产生矛盾,产生“爱的错位”,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的。中国传统社会都是几代同堂,一个大家庭共同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长辈是绝对的家庭核心。长辈,尤其是父亲的权威是很关键的。最近几十年来,人口流动不断增强,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更多的年轻人组建小家后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只是孩子小时由父母帮忙照看。这样一来,父辈的权威就丧失了。但是在传统的大家庭生活过的老人们,如今面对自己的子女,依然想找回一些失落的权威感,证明自己是有价值、有贡献的。

同时,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和思维的惯性,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处事方式、处事原则很难改变。有些随迁老人从老家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人际关系网络几乎彻底断裂,又无法融入新的环境,内心是非常孤独的。这种情况下,就更加想要证明自己。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两代人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这是无法改变的。因而,出现矛盾时,重要的是理解和接纳。

拥抱父母,表达爱

刚刚过去的这个父亲节,晚晴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来到养老院,组织了一场亲情互动活动。这天,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迎来了前来探望的儿女们。社工们邀请这些子女讲述他们心中的亲情和父爱、母爱。子女们讲述的都是点滴小事,一个个细节唤醒了老人们心中爱的记忆,老人们眼中噙满了泪花。“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这是婚姻家庭专家总结的“爱的五种语言”。社工们要求现场每位子女利用一种爱的方式和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于是,大家纷纷拥抱自己的父母,深情地说“我爱你”,表达感激和爱意。现场,一位坐在轮椅上,因患病而吐字不清的父亲,也认真地说“我爱你”,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