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喜明介绍六师农科所试验田的农作物。本报记者 王媛 摄
初秋的新疆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物产丰富、色彩迷人。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十农业科技研究所的试验田里,高粱熟了红满天,金黄的玉米沉甸甸。“这片试验田里种植的高粱品种有14个,种植面积20亩,目前长势均良好,具有推广价值。”来自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援疆干部陈喜明就在这长势喜人的试验田里给记者介绍。
从山西来到边疆,对于陈喜明来说,意味着给了他一个施展农业科技兴农的更广阔的舞台,即使要忍受孤独,也乐在其中。
“援疆是一种使命,是一份光荣”。45岁的陈喜明是一个朴实的人,援疆之前,陈喜明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副研究员,是一名农业科技专家。
2018年8月29日,陈喜明赴六师开展援疆工作。短暂的熟悉过后,陈喜明就暗下决心,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当地农业发展。
六师是农业大师,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陈喜明所在的农科所就坐落在六师农业科技示范区。
他充分发挥了援疆干部联系面广的优势,当好了农业科技援疆的宣传员、联络员和服务员,主动牵线搭桥,多次为六师跑项目、要资金,在很多时候,山西当地干部都戏称他为“六师干部”。
他常说:“来了就要踏踏实实干出点成绩。”援疆以来他身体力行着自己的誓言,结合六师农业科研发展,向山西科技厅、山西农科院谏言献策,优选山西援疆科技项目,现已有5个援疆项目立项并实施,经费共计245万元,为六师农业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师地处偏远,信息较为闭塞。为此,陈喜明先后邀请国内农业领域专家40余人次到六师调研农业情况并进行了项目对接。同时,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引入玉米、棉花、萱草等10个农作物共60个优良品种,今年正在新疆进行适应性鉴定及试验示范,涉及到主要农作物、非主要农作物、花卉及药材等。
优化产业结构是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陈喜明积极为六师引进花卉专家,促成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与六师农科所签署了“功能花卉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申报的师市项目“芍药特优新品种优质高效种植技术集成研究”已立项并开始实施,以此项目为契机,近期双方拟在第六师农科所设立“北京市功能花卉工程技术中心新疆分中心”与“功能花卉博士工作站”。充足的科研储备,为六师芍药的种植推广、加工、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陈喜明说:“我希望在援疆期间为六师培育‘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更要留下长久服务当地农业经济的技术。”
多年来,六师农科所作为六师唯一从事玉米育种的政府科研单位,现阶段玉米育种仍然以常规育种为主,育成品种需要年限较长,所需工作量较大。为此他积极与沈阳农科院及山西农科院多次联系,现两个单位正对六师农科所学习掌握玉米二倍体诱导育种技术给予各方面支持。同时积极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相关负责人协调,六师农科所现已成为西北区联合体玉米区域试验承试单位。
在六师农科所的试验田里,好多项目都来自山西省农科院。说到这一点,陈喜明很得意:“那是我的娘家,当然要将娘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陈喜明介绍,从2010年山西对口援疆以来,山西农科院科技援疆项目多达29项,其中兵团6师就有26项,共投入资金1056.5万元。而陈喜明来了之后,也为山西的农业科技援疆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援疆是贡献,是牺牲。作为农业科技专家,他利用自己的学术专长,多次到六师各团场,特别是到六师边境团场、少数民族团场、50团的田间地头进行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努力帮助当地职工群众提升种植水平。
援疆一年来,他克服了气候关和孤独关。选择援疆,最难的是面对亲情。如果不参加援疆,他和大家一样,既是父母膝下孝顺的儿子,也是孩子眼中慈爱的父亲。远离亲人长期在外,对人是种煎熬,特别是过节的时候、家人生病的时候,思念之心倍增。然而,他深知一旦肩负援疆使命,面对组织重托,他就是勇敢的战士。
他常说,祖国把他从农村孩子培养为一名国家干部,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一定会心怀感恩、挺身而出,完成使命是对国家最好的报答。
陈喜明说:“我个人的牺牲是小事,如果能换来六师农业技术长足发展,为当地经济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
按照相关规定,技术干部援疆的时间是一年半,眼看着归期临近,六师农科所的领导舍不得陈喜明走,希望他能延期援疆的时间。陈喜明也舍不得走,因为农业项目需要时间,那些从山西引进新疆的品种还需要随时监管,所以陈喜明就决定继续留下。
样貌朴实,工作踏实。语言朴实,真诚付出。在新疆这样一个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地方,陈喜明援疆一年时间,体重减轻5斤。身板虽然很瘦弱,却用自己的大爱在六师的广袤土地上书写出精彩。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