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娱体 > 娱乐 > 正文

无边界吐槽, 太过入戏还是失去自律?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原标题:无边界吐槽, 太过入戏还是失去自律?

网络打破话语垄断,突破了我们的身份限制和层级观念,让无数人在释放思想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片自由天空。我们变得不畏惧碰撞,不畏惧后果——既是面向别人也是面向自己的后果。

《吐槽大会》这档很火的网络综艺节目,已经第四季了,开始有人议论它的创作者是不是快要江郎才尽。不料,最近因为两位节目嘉宾的表现,这档节目再次成为是非流言的焦点,网上大小公号和许多博主为一个关于“吐槽文化”的话题展开了激辩——

什么样的吐槽会让你翻脸?你会为别人的吐槽设置边界或者禁区吗?如果有,这禁区的大小是否与一个人的涵养气度有关?

惹起事端的嘉宾是郑钧和大张伟。两位都是在中国摇滚时代留下过星光的歌手,又都不甘心随摇滚力量沉寂而隐退,于是在当下流行文化中重新找到了舞台,既要挣钱又想发声,上节目的姿态和各自粉丝群虽然迥异,但其实在“耿直敢怼”这一人设上,倒有点不谋而合。

一双狠角色吐起槽来,火花四溅,网友形容为刀刀见血甚至“毫无底线”。大张伟调侃郑钧在摇滚圈地位不高时,对方还微笑视之,待到这位毒舌同行讽刺起摇滚愤青的虚伪做作,“地上有个钱包都不捡,昂头踢着回家”,连主持人都看出郑钧有点坐不住,表情起了细微变化——大概这挂吐槽,就是踏过了人家的“边界”。郑钧虽然看上去性格沉静,但一直以摇滚音乐人的锐利和清高出名,这样的吐槽被许多粉丝认为近乎人身攻击了。

实际上,作为观众,我们大可不必对两位明星的“互掐”太过入戏。《吐槽大会》这档节目从嘉宾选择到话题安排,都有严格设计。所谓的“槽点满满”,也不过是幕后创作队伍精心推敲的段子而已。至于看起来接近恼怒的嘉宾们,收了节目通告费,就是走在流程中的作秀艺人,排练、表演一点都不会少,又何来“难以招架”的焦虑与崩溃呢?

真正令人迷惑的,是这几年从爽文爽剧流行荧屏,到diss、吐槽走红综艺,都能看出一种明显的亚文化现象——“怼无下限”正在大行其道。但是,机智等于露骨刻薄的讥讽吗?触发极端情绪,有助于成熟和包容的情感互动吗?当“吐槽文化”不断向生活渗透,在那些怼天怼地的发泄之中,浮起的究竟是我们的“小任性”还是“坏品性”,这倒让人有点不敢回答。

热闹爽利的语言,也许包装着犬儒弱智的观点。

“吐槽精神”,曾经是网络文化一种自然而然的美妙伴生物。网络打破话语垄断,突破了我们的身份限制和层级观念,让无数人在释放思想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片自由天空。我们变得不畏惧碰撞,不畏惧后果——既是面向别人也是面向自己的后果。

我们对语言的力量充满信心,同时还相信语言其实不会真的产生意义:别人吐槽得越狠,你越要拿出无所谓的嬉皮赖脸劲儿。我可以吐槽别人,表示我有一种权力和能力;而我接受别人的吐槽,表示我有强大的自信——这也被看作迈向成功的必要素质。若你不喜欢吐槽、禁不起吐槽,那你很可能被看作是一个缺少趣味、缺乏幽默、不够包容而又没有宽广视野的人。

所以,像《吐槽大会》这样的场景,很容易就由一个邀请嘉宾开开玩笑、抖抖语言包袱以制造“笑果”的节目,渐渐演变成所谓“揭开名人、明星和大牌的角色伪装”,制造越来越大的冲突以逼迫他们“露出真实自我”——其实就是失态——的竞技场。观看掐架的人,往往也代入式地获得一种成就感,似乎自己也正在“吐槽到他底线”或“怼到他发疯”……

然而,“需要看到他人失败的人,自己正是输家”。包容不仅是种观念,也需要行动训练。在看到舞台上的猎物被肆意摆弄却满足了“怼死对方”欲望的时刻,我们已经失去了以心比心和对自律自控的坚持。

“吐槽”越来越被当作一个文化标签,覆贴在了所有表达之上。但有多少爱吐槽的人会想一想:思想的开放是最困难的自控,它几乎不可能在一个别人设计和创作的段子集锦中真正完成;它不仅需要语言的丰富,更需要语言的自制,因为语言本来就是思想的外化手段;放纵的攻击性语言,本身就与沟通、理解和包容,南辕北辙。

但愿“吐槽文化”能够回归它的轻松和趣味,也让我们面对它时心态别再继续扭曲。(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