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风险防范 > 正文

疫情之后,有哪些巨大的商业机会?

来源: 作者 / 刘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我是一名商业顾问。什么时候企业来找我?

生病,甚至救命的时候。

这次疫情,给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企业没有了收入,大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很多企业都来找我,润总,我太难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接触了太多身处危机的企业,看多了生死,从感情上,商业顾问对经济的判断,有时会被影响得有些悲观。

所以,我需要常常和投资人聊天。

什么时候企业会去找投资人?出生,或者希望长大的时候。

投资人接触的企业,大多都是一片生机勃勃、前途无限美好。

因为总是看到新生命破土、发芽、开花、结果,投资人对经济的判断,常常更加乐观。

如果把商业世界比作医院,那么商业顾问相当于在ICU工作,看惯了生死。

而投资人相当于在产房工作,迎接着新生。

我需要用投资人的乐观,来校准商业顾问的悲观。

于是这几天,我专门跟峰瑞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李丰,做了一次长谈。

李丰是中国最著名的少壮派投资人之一。他主导投资过三只松鼠、韩都衣舍、猪八戒、Bilibili、宜信、英语流利说、嘀嗒拼车,360金融、Club Factory、清陶发展、洋葱数学等项目。

即便在投资人中,李丰对宏观经济、微观商业的深度思考,都是屈指可数的。

这一次,我们对谈的主题,是“疫情之后,有哪些商业机会”。

今天,我就把李丰这些非常有价值的思考,分享给你。
 

疫情,是危机。但危机背后,也是转机。

那这次疫情的背后,有哪些转机?有哪些商业机遇?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这次疫情改变了人们哪些心理?基于这些心理,会出现哪些商业机会?

然后,这次疫情改变了人们哪些行为?基于这些行为,又会出现哪些商业机会?

疫情过后,人们在心理上,主要会有两个变化:及时行乐,和忧患意识。

在行为上,也会有两个变化:刚需压后,和不逆转变。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是心理上的改变:及时行乐。

什么叫做及时行乐?

大年三十,我在深圳做完《知识春晚》的演讲,大年初一,终于回到上海。

到今天,我已经整整27天没出门了。

天啊,27天!

我一年讲课100天,有200天都在外面。

这十几年来,我从来没有被憋在家里这么久过!

想出去浪!出去浪!

所以我决定,等疫情结束,问道全球的第十站,我要去火人节!

人不疯狂枉少年。

经历过一次灾难之后,人们会有一种心态: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要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所以,一些符合“及时行乐”心理的行业,会爆发性增长。

比如,娱乐业、旅游业、社交,以及一些零售行业。

本来不在计划中的旅行,要提上日程了。

走吧,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犹豫很久要不要买的物品,果断购入了。

买吧,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原本也许没觉得是刚需的东西,也变成刚需了。

比如,汽车。

在疫情期间,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阶段性停摆,很多人必须要出门的时候,发现坐不到车了。

在这之前,大家出行可以坐地铁公交,约快车专车,即便不买车,也不觉得有什么影响。

但是,一旦遇到今天这种情况,没有车,就觉得非常不方便。

于是,他们会开始意识到,拥有一辆车的重要性。

买车,就变成了刚需。

所以,在疫情之后,一些新的买车需求会被挖掘出来,汽车零售行业,可能会迎来短期增长。

因为顺应了人们“及时行乐”的心理,娱乐业、旅游业、社交,以及一些零售行业(比如汽车零售、餐饮、服装)等等,也许会出现一些新的机会。
 

第二个,是心理上的改变:忧患意识。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开始有了忧患意识。

2003年SARS过后,我家里就常备口罩。

1月20日,我又下单补了50只,给每个员工分了5只。然后才放心飞深圳参加《知识春晚》。

当时,有同学觉得我过分谨慎,没有必要。现在看来,这些口罩派上了大用场。

我并不是想说,我多有先见之明。

日本核泄露后,我备了很多加拿大的含碘药品,但从来都没吃过。

上海胶州路大火后,我备了从18楼跳下的缓降设备,也一次都没用过。

2012电影放完后,我朋友在楼顶装了热气球,更是一次也没飞过。

我大量的“先见”,其实都是“杞人忧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后省掉这笔费用。

因为风险之所以是风险,就是因为它不会通知你,哪一次它会真来。

而它一旦真来,你就会赔上之前所有的运气。

经历过灾难,人们会开始有忧患意识,开始“杞人忧天”。

也因此,会带来一些新的商业机会。

1. 保险

经此一“疫”,很多人会开始有意识地增强健康疾病的抗风险能力,开始配置各种各样的保险。

所以,保险行业会出现一些新机会。

2. 健康教育

因为这次疫情,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增强免疫力,才能抵抗突如其来的病毒。

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身。

同时,大家在家呆了1个月,运动量大大减少,很多人都长胖了。

减肥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

所以,疫情之后,健身房、瑜伽馆,及减脂代餐产品等行业会出现新的增长。

对健康的追求,也会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饮食。

饮食健康并不等同于只吃沙拉,它首先可以翻译成“新鲜和短保”,然后翻译成“对健康有益的食材”。

短保仰赖食品工业化的能力,也对物流、生产和供应的整个链条的数字化程度和反馈速度有极高的要求。这会加速食品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对健康食材的关注,已经是显性的小趋势了。

主打“无糖”的气泡水品牌元气森林3年估值40亿,三只松鼠等零食品牌推出的蔬菜零食细分品类成为高增长领域,都说明了这一点。

疫情可能会上拉这个趋势的增长曲线。

另一方面,企业也开始有了忧患意识。

在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下,很多企业坚持不裁员,但是,也有很多企业会选择裁员。

这听上去非常让人揪心。

但是不管裁不裁员,经过这次疫情,一些公司都会开始意识到,人力成本对自己来说,是最大的成本。

于是,他们会开始想办法优化核心业务人力资源成本,以应对下一次意外发生。

那怎么优化呢?

有一种方法,叫做人力资源外包,或者说灵活用工。

我举个例子。

很多韩国企业在中国用工,都是通过外包公司来做的。

外包公司作为中介,跟员工签署劳动合同,然后将员工派给这些韩国企业工作。

于是,对于韩国企业来说,人力成本就变成了可变动的成本。

一旦发生危机,就可以和中介公司解除合同,减少人力成本的开支。

前一段时间,京东也做了类似的事情。

京东宣布,所有快递小哥,与公司之间,变成合伙关系。

你不再是我的员工,而是独立的公司,我把快递业务外包给你,按单结算。

这就相当于,京东把快递小哥这部分固定的人力成本,变成了灵活可变动的成本。

这就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疫情之后,因为企业开始有了忧患意识,所以在财税、餐饮、物流等专业领域,人力资源外包或者说灵活用工会变得流行。

此外,如果很多企业都学习这种做法,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会有很大的发展。

一旦企业把人力资源外包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真正的人才会变得更加抢手。

当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变成合作关系,真正的人才就会变得强势起来。

因为换工作的成本不再那么高,离开一个岗位,马上就有7、8个公司等着你。

这个时候,帮助优秀的人找到雇主,也会成为人力资源公司很大的机会。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只要能够帮助个人和企业解除忧患,那就有可能是了不起的商业机会。
 

第三个,是行为上的改变:刚需压后。

什么叫做刚需压后?

在疫情期间,有些消费错过了,就算了。

比如年夜饭,大年三十没吃成,那二月初十会补上吗?

不会。

但是,有些需求是没有办法算了的,这种需求就是刚需。

刚需一旦压后,就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出现报复性增长。

1. 社交

我们太久没见面,大家在家里都憋坏了。疫情结束之后,必须马上见面。

2月14号的情人节没过成,等疫情结束,3月14号的白色情人节,520等各种节,是不是要补上了?

当然,疫情结束之后会稍微有一个心理平复期,当大家的信心逐渐恢复,社交的需求就会报复性增长。

餐饮、娱乐、服装等各种各样跟社交有关的消费,会在短期内爆发式提升。

2. 婚庆

本来打算2、3月份结婚的人,因为疫情,婚礼取消了。

但疫情结束,婚还是要结的。

所以,2、3月份的婚庆需求,会集中压后。

然后在疫情结束后,集中爆发。

等到那个时候,大酒店早就定满了,婚庆公司都忙不过来了,那剩下那些没被满足的婚庆需求怎么办?

这也许就是一个新机会。

3. 装修、家具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装修季。现在因为疫情,装修不了了,装修需求被集体压后。

但房子买了,不可能不装修吧?

所以,在疫情结束之后,二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装修也会开始报复性增长。

到时候,可能装修工人不够,设计公司、装修公司忙不过来,家具公司供不及货。

这也会带来一波新的机会。

对于装修行业来说,如果疫情结束得早,那5月1日那一天就是一个重大的时间节点。

如果疫情结束得晚,5月1日大家的心理还没有平复,那可能就得拖到10月1号了。

可以预见,今年五一或者十一,装修行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因为刚需压后,社交、婚庆、装修、家具这些行业,都会在疫情结束之后报复性反弹,迎来一波爆发式增长。

当然,你可能并不做这些行业,但是也许你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机会进入这些市场,分到一些红利。
 

第四个,是行为上的改变:不逆转变。

什么叫做不逆转变?

有些需求背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

什么样的需求呢?

低频的、教育成本高的需求。

1. 线上会议

过去,我们都在线下开会,这个时候你建议对方,我们在线上开视频会议吧。

对方一定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见面更好的方式,我们还是见面聊吧。但是,现在因为疫情,大家不得不在线上开会了。

就在前几天,我跟领教工坊的领教们,在线上开了一次视频会议。开完会之后,大家都觉得效率很高。

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每个季度都要开季度会,大家要从不同的城市飞到同一个城市,时间和交通成本很高。

但是,这次开完视频会议之后,大家发现,线上的效果也很好。

那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改为线上开会呢?

在过去,线上会议,这种工具的教育成本太高了。

你要说服用户,你们试试在线开会吧,我们的工具真的特别好用,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现在因为疫情,大家被迫开始熟悉这些工具。

一旦熟悉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

这就叫做,不逆转变。

所以,一些远程办公的工具,比如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头条的飞书等等,本来他们教育用户可能需要好几年。

但是因为疫情,他们被迫在短期内,快速完成了对用户的教育,大规模提升了用户尝试的总量。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增长。

2. 在线医疗

以前大家有点头疼脑热,都会去医院。

但是,现在因为疫情,大家有点小毛小病,都不敢去医院,害怕被感染。

那怎么办?

只能通过在线医疗问诊了。

所以,过去不注册在线医疗账号的,现在也开始注册了。

过去不相信在线医疗的,试用之后发现不错,现在也开始相信了。

当然,在线医疗依然不可能取代线下医疗,但是在这次疫情之后,肯定会有所增长。

3. 线上教育

罗振宇老师认为,线上教育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不可能取代线下教育。因为线下有独特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但是,线上教育也会占据一定的份额,因为一定有一些知识,是可以在线上讲的。

在过去,线上教育的成本太高,大家觉得麻烦,且天然不信任。

但是今天,大家开始不得不尝试线上教育了。

尤其是中小学生,现在都开始在线上上课了。

一旦走通之后,学校、教育机构、甚至教育局就会开始意识到,原来线上教育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这也是不可逆的转变。

4. 预制菜

这里的预制菜,指的是洗干净、切好的半成品蔬菜或者肉类,甚至连调味包也给你备好。

理论上来看,谁最适合生产预制菜?

我看到了两种可能性:餐厅、工厂。

有中央厨房的餐厅本来就需要把买来的食材,洗干净切好之后,变成一份一份的预制菜。

并且餐厅,一般只有两个高峰期,午饭和晚饭。

上午和下午时段,几乎没有客流,这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制作预制菜。

多备点预制菜,周围居民下班回家的时候,正好可以顺便拿走,或者通过外卖平台来配送。

这对餐厅来说,也许是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在过去,很少有餐厅做这件事。

但是,今天因为疫情,很多餐厅不能开业,囤的食材要浪费了,他们才被迫把食材做成预制菜,卖给周围居民。

这是一个路径。

此外,预制菜的供给也可能来自工厂。

这得益于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工厂也可以通过食品工业化的方式,来生产预制菜,然后通过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渠道来卖。

预制菜的供给解决了,因为疫情蔬菜紧缺,居民在超市正好买不到蔬菜。需求一下就匹配了。

当这件事情一旦跑通,用户开始习惯购买预制菜,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这将提升用户在家做饭的频率和总量,进而可能吃掉外卖、餐厅堂食的市场份额。

这也是一个不可逆的转变。

因为疫情,用户被迫开始习惯一些行为上的转变,比如线上办公、线上教育、在线医疗、预制菜等等。

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

这就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最后的话:

及时行乐,忧患意识,刚需压后,不逆转变。

今天我们分别从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以及基于这些变化,会出现哪些新的商业机会。

你可以基于这些思考继续推演,看看还有哪些可能的机会和红利。

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更多数据和实际案例,只是在逻辑上做了一些推演,还比较粗浅。

所以我们不敢说,这些预测一定能实现。

但是这四个方面,至少值得你持续关注。

也许,你能从中抓住属于你的商业机遇。

最后,我们要感谢李丰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些有价值的思考。

危机过后,经济一定会复苏。

但复苏,从来都不是原路返回,而是会有一些新的增长。

这些新的增长,就是这次危机背后的机遇。

祝你能抓住这些机遇。

祝你把这次危机,变成转机。

 

责任编辑:雷亚杭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