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娱体 > 体育 > 正文

徐海顺:1.76米的“大门”

来源: 燕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当年的守门员没有专属赛服。






■徐海顺在扑救。

这张照片里,站在河北足球队排头的两名队员分是耿晓棣、徐海顺。不一样的队服颜色,表明了他们在队中的角色:门将,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河北足球重建之初,没有守门员教练。所以当队友们在国内最优秀的教练陈成达、邵先凯带领下迅速提高的时候,作为门将的他们,只能“走读”和“自学”。河北足球重建过程中有三位“大门”:耿晓棣、张双全和徐海顺,徐海顺是年龄最小的。

□本报记者 秘晓芳

■扫码看视频报道。

■徐海顺退休前的最后一批弟子。

这张照片里,站在河北足球队排头的两名队员分是耿晓棣、徐海顺。不一样的队服颜色,表明了他们在队中的角色:门将,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河北足球重建之初,没有守门员教练。所以当队友们在国内最优秀的教练陈成达、邵先凯带领下迅速提高的时候,作为门将的他们,只能“走读”和“自学”。河北足球重建过程中有三位“大门”:耿晓棣、张双全和徐海顺,徐海顺是年龄最小的。

■徐海顺

没有教练 走读自学

不少门将是在踢球过程中向守门员发展的,徐海顺却是在小学里玩球开始就是守门员的:“我小时候在北京和平里小学上学,足球特色学校,我的老师是于长江,是在足球基层训练中非常知名的教练。因为我不怕死,敢扑,别人不敢去救的球,我敢,老师就挑中了我守门。”

徐海顺后来随父母到了张家口,随张家口队在河北省少年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很自然地进入了河北队教练组的视野。1970年底,还是初中生的徐海顺就参加了河北队的集训,而且参加了1971年在广东二沙头的冬训,在那次冬训中,接触了国内最顶尖的教练和门将。

这些都是托了老帅陈成达的福,当年帮助过河北队的名师可不少,陈成达请国家队的张俊秀帮着练;也曾请上海队的蒋耀章帮着练;八一队的黄肇文也曾指导过河北队;还有带北京队的谢鸿钧……受了名师指点后,三位门将回到队里按照学来的方法,在训练、比赛中与全队反复磨合。名师各有高招,他们所带的队员身材不同,技术特点不同,因此在门前站位,局部出击以及对技术动作要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需要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细细体会。

而徐海顺对北京队的教练徐福生更是感谢颇多:“1973年,国家体委组织在广西冬训,徐福生是冬训办的成员,他从各队门将中挑选了两人,就是我和湖北队的守门员由他亲自训练,他讲究技术,而且特别敬业。是徐指导在技术上给我打下的基础。”

身高劣势 弹跳补齐

徐海顺不善言辞,浓重的京腔,口头禅很多,喜欢一边说一边比划。而且,他喜欢用“逮”这个词来形容拿住球的动作:“能逮住的一定要逮住,没事儿光打出去,那还叫守门员啊。”

要想逮到球,除了出手稳准狠,还需要很好的指力。如今已65岁的徐海顺,伸开五指,当场做起了指卧撑。在他的门将生涯中,这样的指卧撑是每日的必修课。

那时候足球场都是土场,侧扑经常蹭得胯部血肉模糊。徐海顺一边做着侧扑的姿势,一边龇牙咧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大沙板地扑一次就破皮了,下一次再侧扑的时候都忍不住先咧嘴,真疼啊。经常是血痂还没好利落,就又破了,我们刚开始在天津集训的时候,被子上都是血嘎巴,晚上睡觉不定啥时候把未愈合的伤口就又蹭破,早上起来一掀,好嘛,被子被血沾到身上了。我们那时候没有好的训练装备保障,守门员真是一个苦行当。”

耿晓棣和徐海顺都只有1.76米,张双全略高一些。别说跟现在的门将相比,就是跟队里的几个中后卫相比,都不占上风。

那时候,在门将的选择上对身高不是很看重,大名鼎鼎的国门李富胜、傅玉斌也就1.78米左右。

身高不够,处理高空球当然是吃亏的,要想补救,就得靠弹跳。为了跳得更高,徐海顺下了苦功夫。

徐海顺说:“那时候白天练技术,弹跳都是晚上练,晚上从窗户爬进篮球馆里,穿上沙衣绑上沙袋,跳着摸篮球框。真管用,练了不到一年我就能摸到篮筐(3.05米)了。这样对方前锋就是1.90米我也不怕了。”

出不出击 从不犹豫

徐海顺是因为勇猛被教练相中的,在当年,他扑对方前锋脚下球的水平是全国有名的,在没有守门员教练的情况下,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徐海顺说:“我们几个守门员互相练,俩师哥对我帮助挺大,尤其是耿师哥。我俩在一起呆的时间比较长,他技术上老是给我指点。另外我也想了一些土办法,找根长绳挂在架子上,把实心球吊起来,然后让球高速摆动,我人退远点儿,然后跑上来瞄准球到最低点之前的位置猛扑。球里装了沙子很沉,速度又快,如果扑不准砸到身上特别疼,就这样千方百计也要扑到。”

这种“土办法”增加了徐海顺扑脚下球的准确度。他回忆起了1976年的一场全国比赛,那是在石家庄赛区,对手是山西队。当时非常年轻的李志浩后场拿球盘带,徐海顺注意到有对手上去拼抢,就预感到可能不妙:“当山西队的队员把球断下来,刚进禁区,我就扑上去把球拿下来了。当时李志浩抱着我脑袋就庆幸,说要不然错误就犯大了。守门员和后卫之间就是互相保护。”后来,徐海顺和李志浩有过20来年的执教生涯合作,默契可能在当年就培养出来了。

徐海顺坦言,那时候年轻,容易起急,恨不得有时候跟红了眼似的,也会因此冒进犯错,因此被队友埋怨。而且出击之后,与对手有冲撞也再正常不过了,徐海顺说当年在场上脑震荡就发生过好几次,还有一次腮帮子被踹的缝了七针。但是徐海顺仍然坚持,担当是守门员除了技术之外最重要的。

徐海顺说:“我有时候看现在的比赛会着急:球恨不得都到六码线附近了,守门员还缩在球门里头。守门员是最后一道防线,必须要细致观察场上的局势,然后果断做出决定,该出击的时候不能老想着出击失误怎么办,战机稍纵即逝,能在第一时间处理了,就不能给对手留下机会,让他随便一脚打我的门。当然只要出击,就肯定会有不得手的时候,但是不能因为失手就不去做,守门员就是这样,可能整场比赛表现都挺好,就因为一次失误造成了丢分,平时苦练就是为了减少失误,但是到了场上就必须要果断担当。没有担当,光怕失误就不可能成功。”

成为主力 年方二十

徐海顺随河北队参加了五项球类运动会、第三届全运会,第四届全运会。尤其是第三届全运会,在耿晓棣受伤缺席的情况下,年仅20岁的徐海顺成为主力门将。在沈阳赛区一场对新疆队的预赛,徐海顺还扑出了一个至今都让他有些小得意的必进之球:“对方11号左路下底之后,传中给后门柱的8号金明,我当时在前点,往回跑的时候,一看8号的头球已经顶过来,也没法了,就孤注一掷地飞吧,一个转身鱼跃,还真把球给挡出去了。这个球金明也记了很久,前些年,我俩都带队,在秦皇岛足校遇到的时候,金明还跟我翻扯呢‘海顺,我都以为那个球进去了,你到底是咋扑出去的’。”

回想当年,徐海顺说上场的时候,就忘了紧张,倒是有一次场边坐着,把自己给紧张坏了:“1972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有一场比赛晓棣被撞到了胸腹部,倒地躺下很长时间,当时陈成达指导就喊,‘海顺,赶紧去做准备’,当时我才17岁啊,陈指导一喊,我紧张地脑袋瓜子都冒汗,幸好治疗之后,晓棣坚持完了比赛。”

1980年前后,耿晓棣和徐海顺先后退役,河北足球才开始有了守门员教练。徐海顺退役后不久带队在昆明冬训期间,再次遇到张俊秀教练。这位国足的第一代门神还把自己写的守门员扑球技术总结的手稿送给了徐海顺。徐海顺说:“都是实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特别实用。当时张指导看到我也当教练了非常高兴,特意送给我让我学习,还传授了我许多怎么当好教练的经验,这些老教练们言传身教,帮助我们的时候不遗余力,我后来当教练了,也一直以他们为榜样。”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