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底气十足迈向千亿级

来源: 大众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王 伟

4月24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聚大洋藻业集团内,一座35米长、10米高的车间里,工人们奔走忙碌,叉车进进出出,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青岛国际寡糖制备中心项目。“这是项目一期的一个寡糖车间,总占地540平方米,一期厂房总占地约2000平方米。”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董事长吴仕鹏介绍,“目前正在进行腾空清理,以便新购进的寡糖制备设备顺利进场安装。设备订购和相关人员招聘也正在进行中。”

青岛国际寡糖制备中心项目由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和管华诗院士团队领衔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共同推进,是管华诗院士团队“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突破原材料供应的重要一环。

“海藻生活在高压、高渗、高盐、低氧的深海环境,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通过海藻制备的海洋寡糖,结构特殊,生物学活性广泛,和人类健康、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管华诗院士工作站驻站博士、管华诗院士科技助理李全才在说到海洋寡糖的“妙用”时如数家珍,“寡糖制备中心将为我们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保障。”

据介绍,该中心投产后将实现年产海洋寡糖产品50吨。吴仕鹏说:“一期投产后,我们还将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在3年内建成二期项目,年产能突破1000吨,产值达20亿元;5年内建成三期项目,届时年产值将达40亿元。”

作为世界同行业第一个能同时生产褐藻胶、卡拉胶和琼胶的全产业链企业,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30%,在海外市场占有率高达35%。“中心的建立,就是要把管院士潜心多年研究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的核心技术,从实验室里搬到产业线上。”吴仕鹏表示,这也意味着,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完成了海藻终端产品从工业级到食品级,再到医药级的“三级跳”。

与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一样实现“三级跳”的,还有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之一,该集团已实现了海藻酸钠提纯达到“组织工程级”,可应用于人体植介入材料,是全球第二家实现该材料产业化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每吨约8000元的海藻,可提取价值1.6万元的海藻酸钠,可做成价值8万元的海藻纤维,可做成价值为240万元的药用辅料,最高升值300倍。”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张国防介绍。

链头升级,推动了海藻材料和制品迈入高端,也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目前正与管华诗院士团队密切合作,大力支持海洋药物研究,加速‘蓝色药库’产学研用成果转化。”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阳生说。此前,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与管华诗院士团队共同研制的藻酸双酯钠片(PSS),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五个被国际学术界和医药界认可的海洋原创药物。目前,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在研海洋药物3个,均为一类新药,正不断推进海洋抗肿瘤新药BG136进入临床前研究,今后将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8%作为研发费用,开展海洋药物研究。

与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一样,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参与海洋药物研发生产的还有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两家代表企业,形成了海洋药物研发生产梯队。链尾梯队正在跑步前进。

一边是海藻原料晋阶“医药级”,一边是终端医药企业扎根,中间还有院士团队技术加持,这让西海岸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迈向千亿级底气十足。“海洋生物医药是新区重点突破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海藻酸盐生产基地,产业集聚效应优势明显,初步建立以海藻精深加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主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体系。”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史桂龙说,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青岛西海岸新区制订并实施了倍增计划,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海洋创新药物及制剂和生物新材料方向发展,打造国家重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