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企业报道 > 正文

崔雪琴:唤醒沉睡的纺车

来源: 环渤海财经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合作社的纺线车间里,一排排纺车依次排开。

纺车旁堆满了纺线用的锭子、棉絮。纺车前,平均年龄近60岁的农村老太太们,或双膝着地,或席地而坐,一手摇着纺车,一手神奇地拉出银丝般的白线,“吱呀吱呀”的纺线声,轻柔而有节奏。在那美妙的纺线声中,原村土布合作社的社员们,或轻松地哼唱曲子,或高兴地拉起家常,充满了惬意,还有那么点点骄傲。因为原村土布合作社的成立,让她们这些老太太们成了“技术人儿”,而且还可以月月拿到近千元的工资。而能给她们这些老太太发工资的,就是原村土布合作社总经理崔雪琴。

丢掉“金”饭碗 捡起“泥”饭碗

1977年,16岁的崔雪琴开始在赞皇县服务公司工作,之后的30多年间,不管是在县城,还是当时的石家庄劳动大厦卖布匹,或是后来自己单干,她一直从事着与服装有关的工作。

多年的服装经验让崔雪琴有了敏锐的“触觉”,2005年,她发现现在人们都崇尚绿色自然的消费观念,而手织土布正符合这一要求,并且当时市场上土布制品基本还是空白。为此,崔雪琴决定:把压在箱底的老土布再次推向历史舞台。

认准了就干。通过考察,崔雪琴决定把赞皇县口头村作为棉布生产基地。口头村是一个相当贫困的山村,和村委会商谈要在这里投资的时候,部分成员怕受骗坚决反对。为了取得信任,崔雪琴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户口从石家庄迁到了口头村。村民们被她打动:“看你也是干事的人,我们就相信你一回。”

崔雪琴破釜沉舟,自投资金购买纺车、棉线给村民,供初学者练习。学会织布的成本是要浪费2至4个布,直接损失在1000元以上。入社农民200户,需资金万余元来投入前期织布练习,这笔账全由她个人买单。许多人说她不懂得算经济账,其实,她还有另外一个想法,那就是:老粗布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自己有责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年多的辛劳后 小纺车终于转了起来

木纺车在哪里?老织机在哪里?锭子、罾子、梭子、植物染料在哪里?原村土布运作之初,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

纺车、织机在周边村子还能找到,只是等崔雪琴在地窖里找到它们的时候,被闲置了几十年的家什早已破烂不堪,并且因为老织机宽度一般仅3米,无法满足现代制衣要求。只得请来工匠进行一番翻修,并将织布机增宽至5米。同时,以现有织机、纺车为模子,经反复试验,制造出崭新的工具。

为了寻找纺线用的锭子,崔雪琴费了一番工夫。她找遍了赞皇县周边村庄及元氏县的8个村庄,都未找到会制作锭子的人。后经人介绍,她来到邢台市柏乡县寻找。“那天是我生日,可当自己发着高烧、千辛万苦在一个马路边找到了手艺人家时,再次失望了。”无奈,崔雪琴只好在村里找了个闲置几十年的锭子作为样本,找来巧手工匠来加工制作,锭子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此时,纺线织布需要的基本材料,棉花种植还没有解决。为了环保,崔雪琴决定使用彩棉。但村民怕减产,积极性不大。崔雪琴买来彩棉种子,免费赠给村民种植。第一年试种50亩,不但没有减产,崔雪琴还以比市场还要高的价格上门收购。村民尝到甜头,彩棉种植面积也从50亩到200亩到300亩,逐年递增。

就这样,小纺车终于转起来了。2006年5月,饱含着汗水与期望的第一批原村手织布,终于面世了。

成立河北首家新型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

在做土布生意之初,崔雪琴还不知道农民合作社是怎么回事。当时只想能开几家店,创个品牌,让老百姓能有点收入。就连村民也怀疑,一个女人脑门一热想出来的生意能维持多久。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心里有了底,崔雪琴在政府和妇联的指导下于当年8月1日成立了河北第一家新型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原村土布合作社。协议中规定:凡入社的社员,除了无偿提供纺车、织布机外,村民纺一斤线按20元、一匹布按25元收购,年底还可以参加分红,村民可以在车间也可以在自家纺线织布。

伴随着 “吱呀吱呀”的纺线声、“咣当咣当”的织布声,社员们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口头村近70岁的何玉琴也揣上了新手机,脸上经常笑开花:“多亏了雪琴呀,俺如今也赶上了现代化。”外出打工的妇女也被吸引回来。村民池爱荣说:“坐在家里纺线织布,家里地里两不误,我这种新手每月也能挣上七八百元,挺好。”如今,口头村210户人,60%入社农户用上了手机,入社社员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乡亲们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了。

土布合作社自2007年8月1日成立以来,已拥有职工1218人,入社农户达200余户,手摇纺车200台,土布织机200部,辐射两个乡六个村,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欧美和韩国。2009年10月中旬,崔雪琴捧着全国首届“百佳农产品经纪人”荣誉回到村里,社员们高兴地把她架了起来。想想乡亲过去的日子,看看如今的生活,崔雪琴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崔雪琴又在忙着建可容纳缝纫、成品包装、管理等部门的综合办工厂——在政府和百姓的鼓励声中,她手摇纺车闯市场的决心正在继续升腾。(来源:山西农民报)

延伸阅读:崔雪琴:土布产业领军人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