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探寻亚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新的方向

来源: 亚洲外汇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记者:博鳌亚洲论坛很快就要召开了,2012年年会的主题是“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您是怎样阐释这个主题的?

周文重:过去的一年,是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动荡不安的一年。在欧美债务危机的阴影下,全球经济始终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各大权威机构对于未来一年的经济前景预测也多倾向悲观。

在这样一种经济形势和氛围下,人们对即将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寄予了一定的期待。从2011年8月起,论坛秘书处即向28个发起国家政府、14位论坛理事和166家会员广泛征求意见,并与学术界和媒体恳谈,了解他们对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环境的看法,听取他们对论坛年会主题的建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变革”、“转型”、“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被屡屡提及。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领袖、专家学者还是记者编辑,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快速和深刻变革的世界中,亚洲各经济体应如何转换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有鉴于此,经论坛理事会批准,我们将主题确定为“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代表们将根据这一主题,围绕3条主线,即探究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根源、寻求变革与转型、创新与亚洲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全体大会、分论坛、圆桌会议、餐会等不同形式就会议主题展开坦率而深入的讨论。

记者:博鳌亚洲论坛一直致力于为政府要员、商业领袖和知名学者提供一个高层对话平台,增进和深化亚洲贸易和投资联系,推动建立伙伴关系,应对不断出现的全球性经济挑战。请问在新的一年里,面对各种复杂的新形势,论坛将如何发挥积极的作用?

周文重:你对论坛定位和作用的描述非常准确。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的国际经济论坛,是政府领导人与企业领袖对话、学术界和媒体广泛参与、讨论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全球经济事务的主要平台之一。它的重要作用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点:

第一,产生思想。博鳌亚洲论坛的宗旨是亚洲经济一体化,以区域合作促进亚洲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每年的年会,汇聚了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地的1500多位代表,这中间既有政策的制定者、企业的经营者,又有学术界和媒体的意见领袖,他们的对话和辩论所产生的思想,既有学术的想象力和前瞻性,又结合了决策者和经营者的实践经验,对于亚洲区域合作、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管理,都具有战略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所以说,来自博鳌亚洲论坛的观点和声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就在于这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二,催生政策。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政、商、学界和媒体领袖的高层对话平台,对话中产生的思想,不仅影响着参会者的观点,而且能化为政府的政策和企业家的经营决策,从而对亚洲和世界经济产生影响。这是博鳌亚洲论坛有别于学术性论坛的特色之一和它的影响力之所在。

面对未来一年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论坛希望通过思想与智慧的碰撞,一方面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另一方面,为亚洲经济转型提供前瞻性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方案。

记者:博鳌亚洲论坛已成立11年,这期间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蓬勃推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亚洲的发展,得益于总体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得益于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您认为亚洲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力的作用?

周文重:亚洲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已为世人所公认。其GDP总量虽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却高达50%。特别是在欧美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世界对亚洲引领全球走出低迷、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预期和期望很高。

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转型。亚洲各经济体情况千差万别,但转型却是共同的挑战。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主题“包容性发展”,强调亚洲应谋求一种更加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本届年会的主题则是着眼于探索转型的方式与路径。

加强区域内合作,是亚洲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亚洲要成为全球持续增长的“跳板”,首先必须设法减少本地区受全球经济动荡的冲击。通过建设亚洲区内市场,将减轻亚洲经济对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依赖。从数字看,2010年,亚洲区域内贸易已经占到亚洲国家对外贸易总额的52.6%,已呈现令人欣慰的发展趋势。

记者: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您作为前任驻美大使,如何看待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

周文重:21世纪的头10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断缩小了我国同美国在经济规模上的差距,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则使中美差距加速缩小的趋势进一步明朗。从本质上看,中国经济逐步赶超美国是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双边贸易投资关系结构加速调整的过程。这是我强调中美经贸摩擦在后危机时代将进一步增多并趋于常态化的根本原因。

但是,我所说的中美贸易投资关系结构的调整过程,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潮流中进行的,这种调整必然使中美双边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更加深化更加紧密。所以尽管这种结构调整会带来不断增多的摩擦,但这并不能改变中美经济关系日益紧密融合的历史趋势,相反,中美在摩擦中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双边经贸关系更加紧密的过程。例如,中美双边年贸易额从1979年中美建交时的23.7亿美元,迅猛增长到去年的4467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将进一步达到7000亿美元的规模。

日益紧密、相互融合的中美经济关系,过去几十年给中美两国人民带来日益增多的福祉,在政治上也一直是中美关系框架中的支柱和稳定器。可以预言,这种支柱和稳定器的作用,今后将支撑中美之间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能够沿着积极、健康、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

记者:那么,您是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各自的地位和角色?

周文重:历史地看,美国在亚洲地区的角色,始终具有双重性。美国在本地区的这种两重性角色,使中美关系从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那一刻起到今天,始终充满着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的复杂特征。

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利益,从最根本上说有两条,一是如何确保本地区的和平与战略稳定,二是如何推动和参与本地区可持续的经济繁荣进程。美国一方面想从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潮流中分享更多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美国始终谋求由它主宰地区事务。因此美国在本地区的角色也一直具有两重性,它既有推动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也有维护其在本地区的霸权地位、制约和阻滞中国和平崛起的负面作用。

近年来美国政府加紧调整亚洲战略,明显带有针对中国迅速崛起的因素,但同时也有维护和加强美国在亚洲地区所谓“领导地位”、搭亚洲经济“快车”等多重因素。

对中国而言,美国的这种战略调整所带来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是否终结了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是否仍要继续一心一意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认为,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并未被终结,我们国家发展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我们仍然要紧紧把握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继续一心一意地搞好国内经济建设。

中国继续坚持以国内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意味着中国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将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发动机以及地区和平的维护者和稳定器的作用。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美国是本地区乃至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中国是迅速上升的大国。当美国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面对美国战略的两重性的时候,这两个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在合作与博弈中,发展一种积极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不仅事关中美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福祉,而且关系到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可持续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