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风险防范 > 正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防重复建设

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考虑发展节能环保产业,60%的地区发展生物育种产业,50%以上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背后,警惕其发展过热的声音也始终不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类似意见。

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目前,各地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非常热心,但是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投资等问题。

一边是热情高涨的投入,一边是警惕过热的呼吁,战略性新兴产业真的太热了吗?

新兴产业是否过热

新兴产业需要适度的“热”,以此促发市场竞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从“加快培育和发展”到强调“健康发展”,字里行间的变化让人们有些疑虑,究竟如何看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

曾参与起草《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国家发改委产业所高技术产业研究室主任曾智泽认为,目前提及的过热,多是集中在太阳能、风电等个别领域的盲目投资,表面看来,这些领域是产能过剩,生产大幅超过需求,究其原因是需求的释放出了问题。我国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巨大,未来几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预计达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未来几年的装机需求也在千万千瓦。这些领域的过剩,只是相对于现有的市场消化能力来说,是市场推广应用方面出现了障碍,并不是产业自身过热。

“适度超前是新兴产业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峻结合之前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经验,提出要审慎看待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过热的问题。互联网产业也是从最初的热情高涨、出现泡沫,而后回归理性发展,这一过程中,产业一直向前发展并提升到新高度。

新兴产业需要适度的“热”。因为这种“热”,才能促发市场竞争,企业才有了研发自主技术以提高效率的动力,整个新兴产业才能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健康发展落脚何处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这需要政府和市场各负其责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区域间的无序竞争和盲目建设上。

2010年10月,《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潮。七大新兴产业频频出现在各地的发展规划中,有调查显示,仅物联网这一领域,就有28个省份将其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其列为主导产业,北京、福州、深圳、广州、昆山、杭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

李峻将这现象形容为“抢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各地作为推动经济加快发展、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了求“快”,有些地方不顾及自身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能力强弱,纷纷想方设法上项目、铺摊子、争资源,导致产业同质同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分散等现象显现。

有专家将这种现象归结为有些地方政府简单地追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产值和市场份额,把本该由市场主导的活儿自己揽了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这需要政府和市场各负其责。”曾智泽认为,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扮演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角色,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选择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要耐得住寂寞,苦练内功,在光伏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深有感触。新兴产业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市场需求不稳定,商业模式还有待完善。在类似这样高投入、高风险、慢回报的产业中,企业和资本在选择进入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

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核心龙头企业

从目前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和快报来看,2011年,新兴产业概念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达到21.83%,不过,相关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仅为8.87%,低于同期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新兴产业概念公司呈现出增收快、增利慢的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距离高质量发展路还很长。

曾智泽强调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作为技术追赶型国家,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只有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即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核心龙头企业。

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率先形成增长极,通过这些率先崛起的策源地,带动整个产业的逐渐成熟。在新兴产业发展大潮中,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已显示出成为增长极的实力,而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则正在以特色取胜。

培养核心企业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技术尚不成熟,投入高、回报慢、风险大的新兴产业来说,不能要求所有企业都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去掌握核心技术,这恰恰是核心企业要完成的任务。国家和地方通过鼓励措施,推动包括高端创新人才、资本等在内的创新要素向核心企业集聚,以核心企业牵头开展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其他关联企业可以围绕为核心企业配套进行适应性创新,由此可以形成合理的分工及强大的合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战略性,需要戒除短视和短期行为;因其新兴,需义无反顾的热情。用理性的态度把控新产业的航向,用高涨的热情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此,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健康、高质量地向前发展。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