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行业聚焦 > 正文

食品业将推安全追溯体系 产业升级谁能尝到甜头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4月25日联合公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新兴食品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供给充足的中国特色现代食品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从促进转型升级、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出发,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

一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提高重点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监)测能力建设,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微)型企业为基础的共同发展新格局;培育新兴食品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

四是提高装备研制水平。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保障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五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竞争力。

六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在具有资源优势、物流和消费集中的地区,加快发展食品产业集群,促进全产业链的有效衔接。

七是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提升食品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规划》的出台,对食品及相关行业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食品及相关产业集中度会提高;其次,有利于转变食品工业增长方式,从根源上改变食品行业脏、小、乱、差的格局;第三,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及相关产业整体竞争力;第四,有助于食品及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双抬升。

食品工业承担着为中国13亿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食品工业带动了农业、流通服务业及相关制造业发展,对“扩内需、增就业、促增收、保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实现利税10659.6亿元,增长214%,年均增长25.7%;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由2005年的0.52:1提高到2010年的0.88:1。中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食品产业优势,东中西部食品工业产值的比值由2005年的58.3:23.1:18.6,转变为2010年的51.6:29.3:19.1。食品企业持续向主要原料产区、重点销区和重要交通物流节点集中。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继续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增长,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年均增长15%。《规划》还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支持食品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关键设备自主化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食品工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