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行业聚焦 > 正文

“蜜饯丑闻”影响门店经营 外包模式凸显来伊份IPO风险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截至目前,来伊份相关送检产品结果还没有发布,但后续发酵效应仍在显现。

“肯定受到影响,现在店里所售的蜜饯产品已经不多了,蜜饯产品只有广东产的老婆梅。”位于杭州余杭区临平藕花洲大街的一家门店销售人员对于连日来的蜜饯添加剂 “超标”事件带来的发酵效应已有体会。央视报道的第二天,蜜饯产品就没有再摆上销售台。

杭州市区一家来伊份直营门店的经理希望检测结果能够尽早出来。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目前,杭州余杭区的供应商产品已经撤柜,等待最后的检测结果;而一些消费者对产品存在担忧,直接影响到门店的经营。据《北京商报》昨日(5月2日)报道,北京一家来伊份门店的销售业绩最大降幅超过五成,“这几天每日营业额从8000元降到了3000元。”该店导购称。

虽然来伊份这次祸起供应商,但有不少市场分析认为,其食品外包模式存在的风险不容小觑。

蜜饯“沦陷”

“央视报道后,消费者对来伊份产品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尤其是蜜饯产品。”浙江一从事商贸经营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实际上,这次引发问题的来伊份蜜饯产品,在其主营板块中占据着重要分量。从来伊份的招股说明书上可以看出,蜜饯产品仅次于炒货类食品,位居第二。来伊份公布的最近三年的主要产品的销售金额和比例显示,蜜饯类产品2009年的销售额近2亿元,占比18.60%;2010年突破3亿元,占比17.62%;2011年达到4.45亿元,占比17.80%。相应年份所销售数量和平均单价分别为4805.33吨和41.57元/公斤,以及7183.82吨,43.65元/公斤;9823.16吨,45.32元/公斤。

招股书显示,虽然炒货占据来伊份主营收入榜首位置,但炒货的毛利率却一直低于蜜饯产品。公司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蜜饯是三年来唯一毛利率均超过50%的细分商品类别,2009~2011年分别为52.55%、53.21%、50.20%。不难看出,公司综合毛利率对蜜饯产品具有较明显的依赖性。

虽然蜜饯为来伊份带来了不错的盈利点,但从招股书中的库存商品明细可以看出,公司蜜饯尚有1294.28吨在库,货值3431.08万元,数量比重高达22.35%,金额占比16.13%。若按照该公司2011年45.43%的毛利率计算,这部分损失应在千万元以上。

杭州一直是来伊份的供货重地。招股书披露,2009年~2011年,近三年内,来伊份前十大供应商有3家来自杭州,除杭州灵鑫食品有限公司外,另两家分别是杭州森宝食品有限公司、临安杭之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最近一年,来伊份向这三家杭州地区供应商采购总额近2.1亿元,占公司去年全部采购额的14.22%。

采购合同显示,杭州森宝食品有限公司最近签订的采购合同期限是2011年2月14日~2013年3月31日,采购产品品类包括碳烧腰果、香脆杏仁片等;临安杭之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合同期限为2011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采购包括手剥小核桃等。

值得一提的是,来伊份在2009年~2011年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75亿元、1.04亿元、1.24亿元,同比增长45.26%、37.64%、19.47%,净利润比重呈逐年下滑趋势。与此对应还有存货周转率的降低。招股书显示,来伊份这三年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1.20次、9.06次和7.13次。

外包风险

虽然来伊份这次的风波祸起供应商,但有业内人士不免对来伊份的经营模式产生担忧。

关于产品生产依赖于外包所带来的风险,来伊份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采用的是“来伊份品牌连锁店”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和终端销售”等环节精耕细作,而将休闲食品产业链的生产、配送等环节进行外包。

至于其经营模式,来伊份专注于经营“来伊份”品牌休闲食品和建立“来伊份”品牌直营连锁店,通过订单方式筛选合格供应商,生产加工公司指定的产品,公司则专注于销售终端,关注品牌推广、新品开发、营销网络的扩建、信息化建设和提供。

“虽然目前国内休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众多,本公司亦已就供应商的筛选与管理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甄别机制,但就本公司的产量、质量、生产周期等,仍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农产品的供应、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加工工艺及管理水平等因素。”来伊份在招股书中称。

事实上,外包模式也影响到了来伊份对生产的控制。

“作为经营商,更多考虑的是食品的品牌与市场,没有在一线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出现了问题,很难找到源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近年来,公司的销售量迅速扩大,公司供应商对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出现因气候和市场等原因造成原材料采购不足时,可能会出现原材料质量下降的风险,继而影响到公司产品的质量。公司将确保供应的产品做到安全、健康和新鲜。尽管如此,公司仍无法完全避免一些不可预见原因导致产品质量发生问题的风险。”来伊份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