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IC供图
一个人辞职能在行业引起一场“地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有了这样的“江湖地位”,他又为什么会选择无奈离去?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王亚伟辞职的传闻,在“五一”期间得到确认。昨天,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也亲自向记者证实,王亚伟正在履行离职手续,在董事会等相关机构批准后,公司将会对此事发布公告。
中国最赚钱基金经理的离职路
王亚伟的江湖地位高,是因为他的骄人业绩,他本人也几乎成为基金业的一面旗帜。
作为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总回报超过1000%。《福布斯》中文版曾发布2010中国十佳基金经理榜,王亚伟以48.17%的年化收益率,连续两年夺冠。
从华夏基金创建之初,王亚伟就成为筹备组的元老级人物。2007年这一轮牛市,王亚伟声名鹊起,这一年,他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收入囊中。
在离职之前,他的职务是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华夏大盘基金和华夏策略混合基金经理。
一直以来,众多股民和基民追随王亚伟的投资线路,抢筹他选中的重仓股。而他为人低调神秘,即使是多年跑基金公司的记者,也很少能有机会接近他。
尽管这样,围绕着他的骄人战绩,基金江湖上却并不平静。王亚伟“被证监会调查”、王亚伟有“老鼠仓”之嫌的传言都曾有过,在最近3年里,王亚伟已经“被离职”了不下十余次,次次被媒体热炒。
这一回,关于他去向的传言也有若干个不同版本:如追随一同离任的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共赴筹建中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工作;如去平安资管、中信证券、索罗斯香港,甚至还有人说,王亚伟或赴社保基金理事会任职。
十年以上“老”经理只余两位
“王亚伟的离去对低迷时期的公募基金行业是一个打击。”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撰文表示。
的确,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标杆人物,王亚伟离职让不少业内人士和基民们惋惜。“他是唯一让我赚钱的基金经理,王亚伟走了,我准备赎回。”一位基民说。而某财经网站昨天所做的在线调查显示,选择赎回华夏基金的占54.4%,继续持有华夏基金的投资人只有15.5%,还有三成投资者在观望。
有机构表示,关于王亚伟的离职消息在市场上已经掀起了波澜。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传出王亚伟离职消息后,华夏大盘精选被净赎回1.59亿份,规模从去年底的6.22亿份缩减至4.63亿份,赎回比例达25.6%。而渤海证券相关负责人却提示投资者:最近华夏基金的重仓股都要小心,除了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被赎回之外,其他的基金也有可能被累及。为了应对赎回,华夏基金可能不得不减持重仓股。
王亚伟辞职后,坚守公募基金行业超过10年的国内基金经理仅剩华安副总尚志民和汇丰晋信副总林彤彤两位,全行业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更是缩短至1.63年。
有人说,仅仅十几年时间,公募基金行业已从一个朝阳行业慢慢开始出现退化衰老,表现出青黄不接的迹象,核心人才的频繁变动就是其表现之一。
业界观察
基金经理跳槽如换衣 基金业健康发展堪忧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2011年,基金公司所有的人事变动次数高达465次,高管离职愈演愈烈,67家基金公司中多达16家公司变更总经理。而到了2012年,这种情况仍未改观。仅4月28日1天,证监会就发布了六则基金业人员的变更公告。
基金经理离任,与熊市中的业绩差不无关系。2011年A股市场大幅下挫,全部公募基金合计亏损5004.47亿元,无一基金公司合计基金利润为正,基金业绩分外难堪。在投资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不少基金经理跳槽如换衣,离任也在情理之中。而另一组数据显示,由于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心已失,行业规模锐减,基金业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海通证券的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67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总规模仅达到2.2万亿元。基金业投资规模经过几年熊市打击,已锐减到值得警惕的边际。
所以,不难发现,王亚伟离职之所以成为一个符号,首要原因就是中国基金业整体业绩不佳,不能以优异业绩取信于持有人。其次,它也折射出基金业治理上的种种问题。基金业要想留住真正的人才,就必须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将管理人薪酬和绩效挂钩,扶优汰劣,充分发挥优秀基金经理的才干,让基金公司与投资人实现双赢,才是基金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记者 窦红梅)
责任编辑:韩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