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革命老区村的嬗变——迁西县前韩庄村扎实推进基层建设工作纪实)
环渤海财经网6月7日讯(李妙侠 马占勇): 迁西县前韩庄村有254户, 846口人、村域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这个山区小村是冀东著名的革命老区村,迁安(迁西)县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的农村支部,我党在迁西地区发展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命的第一任县委书记——韩东征的家乡。今年,这村被确定为基层建设年重点帮扶村,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对前韩庄村的基层建设工作高度重视,3月份,艾文礼部长到该村做专题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基层建设的高度重视。目前,基层建设工作在各地都掀起了热潮,前韩庄村的村容村貌怎样?老百姓的生活有没有变化?6月5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前韩庄村。
刚到村口,记者看到,西山坡的工地上2台挖掘机挥舞铁臂,运土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挥汗如雨的紧张作业,好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我们在这修建的是占地面积6.3亩的韩东征纪念馆。”前韩庄村支部书记韩庆武一边迎接我们,一边介绍说:“红色历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村子打算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程争取在七月中旬完成主体工程,八月底全面竣工。”
沿着一条新修好的宽阔平坦的柏油进村路,我们走进村庄,道路两旁银杏树像威武的士兵向客人们致礼,花团锦簇的锦带花随着微风摇曳在和我们热情的打着招呼,近1800平米的红色文化墙体喷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哇!3个月的时间,村子变得这么漂亮,街道上连张纸片都没有。”面对眼前村庄的变化,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沿长河西岸,我们还准备修建长1500米、宽6米的村东道路,方便村民出行,并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修建带状绿化走廊。”韩庆武望着村西的长河边走边介绍说:“为了保持环境整洁,我们配了3名保洁员,增设环保型垃圾箱20个,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素质也提高了,现在大家从不乱倒垃圾了,老百姓们也希望有一个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
来到村民活动中心广场,各种体育健身设施在周边有序摆放,三三两两的村民一边扭动着建设器材一边惬意的聊天。记者看到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新民居整齐划一,家家户户都安装着太阳能,韩庆武说:“通过农户自筹,镇村奖补,包村单位帮扶,申请各级财政支持等方法,分两批推进新民居建设,现在新民居建设初见成效了。”
“家里按上太阳能随时可以洗热水澡了吧?”记者和村民聊起天。“可不是,过去家里只有个热水袋,晒了一天的水几乎都开锅了,根本没法洗,只能等到夜晚温度降下来才能用。”村民韩江漫高兴的说:“以前按个太阳能挺贵的,农村日子,舍不得花钱,现在按个太阳能财政还给点补贴,这么好的政策,村里几乎全部都按上了,现在随时能用上温度适宜的水。”韩江漫兴奋的拉着记者的手说:“走,到我家看看去。”
红色彩钢瓦房顶,白色瓷砖镶体的四正四围房子,窗明几净,各种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这就是村民韩江漫的家。“真是赶上好政策了,看看我家的厨房,再不是过去的大灶台了,现代化的操作台,抽烟机、煤气灶,可比过去干净多了。”韩江漫乐的合不拢嘴,说完,又带记者参观了卫生间:“以前农村都是旱厕,夏天气味难闻,你看,现在我们都改成了水冲坐便了,旁边还有洗澡间,比你们城里也不差啥吧?”记者了解到,这村推进以改水、改厕、改能、改厨为主的“四改”工程,已投入奖补资金70余万元,完成“四改”137户,计划年内80%以上的农户完成“四改”,其中100%的农户使用上太阳能。
昔日的老区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老区村的百姓们幸福感不断在攀升,村书记韩庆武还在思谋着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板栗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过去村子缺乏水利设施,收成几乎是靠老天赏赐,最近我们在工作组的帮扶下正多方跑办,争取省、市、县水利资金,计划投资68.5万元,实施引水上山工程,打大口井3眼,铺设上水管道1500米,眼下投资30万元的线路架设、变压器安装工程已经开工。预计年内板栗增产1.5万公斤,农民增收15万元左右;在韩东征纪念馆对面、长河岸边,计划投资75万元,修建垂钓池2个、农家乐3家,形成集红色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观光为一体乡村旅游区,现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我们村子土壤肥沃,要充分利用村西地块采取集体租用、集体经营的模式,建设苗圃基地50亩,主要培育紫穗槐等树种……”韩庆武深邃的眸子里闪烁着对村子未来无限憧憬与希望的光彩。
责任编辑:贺一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