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郎咸平走穴2小时报酬22万 出场费三年涨10倍

来源: 新闻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郎咸平走穴2小时报酬22万 出场费三年涨10倍

大礼堂的入口处,身着米白色西装的郎咸平(微博)举手在空中划过一道姿势,三步就跨上了专为他搭建的临时舞台。坐在巴洛克宫廷式沙发上,他不断挥动“大锤”,砸向那些“那么近又如此远”的宏大经济命题。

2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多次听过郎咸平演讲的人感觉,这场堪称国内最贵的经济学演讲内容似曾相识。台下观众不知道的是,主办方花费了22万元来为郎先生的口若悬河买单。

而在Ideas&RePEc昨天发布的5月经济学家排行榜上,郎咸平仅列华人第十位。该机构总部位于瑞典,拥有全球最庞大经济学研究机构和科研工作者样本数据库。

圈内素有“狂名”、此次问鼎华人榜首的邹恒甫(微博)因此隔空开炮:他曾经很有学术影响力,这10年原地踏步,不进则退。

记者接触到的一份经济学家“走穴”报价单上,2009年报价1.5万的某当红女财经评论员出场费今年跳升至15万,谢国忠、宋鸿兵等财经人每场报价也都在10万元以上。

谁在走穴中赚翻

“专家消费”产业链漫长

20多万元也不是给郎咸平一个人的,而是通过中间人周转,层层累加到最后的打包价。

连续两年和郎咸平的助理砍过价的顾大晖对记者分析。上个月,他供职的一家电子商贸交易平台在上海举办一年一度的行业颁奖典礼,做客演讲的郎咸平一次性领走薪酬超过20万元。

给高校的价格稍微低一点,如果和经纪人直接谈,报价是15万元,但不再有杀价空间了,而且得按照他的时间表,演讲2小时还必须安排十分钟休息。

曾试图邀请郎咸平出席活动的某高校海外教育学院市场部许小姐透露,这样的“友情价”,一方面是剥离了支付给中间人的成本,另一方面超过20万元的定价确实超过了一般企事业单位的承受范围。

20多万元一场的价格只有协会、组织才能消费得起,它们可以在会员单位找赞助商,或者每个会员平摊费用。

许小姐最终因为报价过高和专家档期问题作罢。

这种说法也得到顾大晖的认同,他们的活动是由几大业内商会、协会联办。

虽然这笔钱是算公司的支出,但活动当天我们收回的招贴、杂志、视听等广告费就有200多万, 20万元等于是投资。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郎咸平目前合作的经纪团队是他在中欧商学院结识的人脉资源,经纪公司包揽了他的各种会议、论坛接洽和行程安排,所以也在其“出场费”中分一杯羹。

赞助商、经纪人、专家……在这个“三角”关系里,也被一批文化传播公司嗅出商机。“要搞一个经济论坛简单得很,设计一个比较高端的主题,找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拉几个比较靠谱的组织单位和主办方、邀请一群比较有身份的听众,然后搞定比较出名的酒店场地。”深谙此道的“论坛承包商”李先生对记者笑言。

所有费用都由我们来出,关键环节是忽悠赞助商投钱,他投50万,你花20万,就有差价利润了。

在他看来,之所以必须邀请有公众号召力的经济学家到场,既为了给赞助商的打包方案好看,也为了吸引媒体报道。

出场费怎么涨才算够

逢年必涨最多三年涨10倍

经济学家越是有“市场”,他“哺育”的利益链条就越漫长,而价格向上传导,相对附加费用也就越冗杂。仍以近几年最贵的经济学家郎咸平为例,据记者了解,他在2009年的出场费只有10-11万,现在平均价格翻了一番。

不止郎咸平,记者对比发现,涨势最凶猛的当属某当红女财经评论员。2009年,她的出场费只有1-1.5万元,而随着近几年出镜率频繁和抛出观点的夺人眼球,她去年的出场费已经飙增到了10万元,今年的出场费更是节节攀升到了15万之多。

玫瑰石投资顾问董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也一直是各大论坛、商业活动的宠儿。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在过去一年中,光媒体公开报道的有他发言的大小活动就有十多个。即使是按2009年10万元/场的报价算,这笔收入也在百万元。

而宋鸿兵则因《货币战争》一书中奇巧的逻辑和瑰丽的文采一夜走红。再版、续篇连连不仅让他在去年以380万元年度版税收入登上作家富豪榜第12位,也让本在坊间无甚盛名的他成为公众追捧的对象,出场费也因此跻身“一流”之列。

据记者从一家专业财经公关策划公司拿到的一份“报价清单”上看,去年开价比较“亲和”的还是一些国内高校或政府相关机构的经济学家。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相关专家出场费在4-5万元左右,“超级名校”经济学院院长级别专家出场费一般也在5万元左右,而普通名校或科研机构研究员亮一次相,价格不超过5万元。

其实在2006年前,国内经济学家的出场费几乎都在万元以下,3000-5000元就能请到比较主流的经济学家,但这两年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是刚被2006、2007年的大牛市‘染红’,又碰上让企业家、公众都比较迷茫的金融危机,这波行情才真正发力,五六年间暴涨十倍是常态。

从事经纪业务已有多年的李先生对记者解释道。

高身价是如何炼成的

有专家微博营销狂刷“活粉”

喜忧迭错的全球资讯、纠结迷惘的公众心态,成了孵化天价经济学家的天然温室。记者注意到,经济学家的出场费多少自然与其知名度大小形成正比,虽然许多专家的名望与其抛出的观点和学术江湖地位“匹配,却也存在不少令人唏嘘的 ”纯炒作行为。

记者在一位韩姓经济学家的微博上看到,虽然他有多达近400万粉丝,其中大多数被疑露出虚假粉丝的痕迹。

从经验上判断,至少一多半是刷出来的。据一位长期跟踪关注他的媒体人介绍,他曾对这些粉丝进行过抽样质量鉴定“,发现相当多是有头像、有粉丝、每天定时更新微博的升级版 ”僵尸粉。

2010年8月中旬,这位经济学家粉丝群突然神秘暴增。按照当时微博给出的数据,他一天的新增粉丝数在35000个以上,这让他一举登上了当天的微博榜单。

那时我就注意他了,就算按一天24小时计算,每分钟至少他要增加粉丝26个人,但我蹲点了半小时,居然一个粉丝也没增加。

这位媒体人的较真还体现在横向对比上。

微博粉丝骤增,要么就是成为某个重大事件的核心人物,要么就是知名度极高。让他费解的是,这位经济学家的粉丝数比拥有庞大读者群的宋鸿兵还要高出好几倍。记者注意到,一般稍有知名度的普通经济学家粉丝数也在10万以内。

现在有很多以网络公关公司名义注册的公司,借刷粉丝来做名人包装和微博营销,签约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半年、年度一签,期间每一条微博它都会转发评论,还有一种是单天某一条微博的转发,炮制所谓公众事件。资深IT人士如是解释。

另一位财经主持人微博上,看似拥有了560万粉丝,记者点击查看后却注意到,近50页粉丝名单中,竟有40页以上都是粉丝数不超过10个的标准版僵尸粉。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一位陈姓经济学家的微博上,泱泱近500万粉丝中,真实粉丝寥寥无几。

 

责任编辑:贺一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