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生猪养殖市场由于受前期散户退出较多的影响,释放出近2成的空间,这是许多上市公司扎堆介入的根本原因
聚焦上市公司养猪热潮
编者按:随着肉价不断上涨,不少上市公司高调唱起了“猪之歌”。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市场欠佳致许多散户退出,释放了不小的市场份额,由此吸引了不少垂涎这一市场的企业。不过,对于许多现有主营与“猪”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来说,这口猪肉可并不容易吃到。看上去很好的利润却隐藏着许多风险:疫病、土地、管理、人才……如同蝴蝶的翅膀,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将投资推入万劫之地。
自2011年以来,猪肉价格不断上涨,许多上市公司进而对此间丰厚的利润眼谗不已。2011年,顺鑫农业、大康牧业、新希望等公司纷纷传出斥巨资养猪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公司外,一些原本主营业务与养殖业风马牛不相及的上市公司也纷纷高调介入。武钢宣布养猪之后,原本以猪饲料为主营业务的正邦科技也不甘人后,公司6月13日午间发布公告,称与北大荒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公司在黑龙江生猪养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正邦科技同时称,公司与黑龙江畜牧兽医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决定在黑龙江部分县、市投资建设600万头生态猪产业化项目。公司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为此投入35亿元资金。受这些消息的刺激,14日,正邦科技高调潮停,领涨两市农业股。
而据金融界不完全统计,目前两市有将近30家公司拥有生猪养殖业务。对此,有资深观察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生猪养殖行业而言,资金、土地、环保、人力几大因素缺一不可。其中,养殖用地是必要硬件,上市公司在资金方面较其它企业优势明显,基地建设的资金优势也使得养殖用地更容易获批。
专注主营还是跟风养猪?
事实上,除了宣布在国内进入生猪养殖领域的公司,也有公司把养猪事业的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唐人神在今年5月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出资约3200万人民币与美国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旨在打造国际种猪育种企业。
对于上市公司扎堆宣布养猪的现象,金融界首席分析师王桂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近期以来,饲料成本大幅上升,生猪存栏、母猪存栏下降,因而生猪市场的价格出现上涨,对生猪供应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上市公司介入生猪产业,说明对生猪市场未来前景的看好,但是也暴露了不务正业的缺陷。
王桂虎认为,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如果要在战略上长期发展,就一定要专注于自己的主营业务,“而不是看到哪个项目赚钱就去做哪个项目,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财务投资,或者是目光短浅的行为。只有长期专注于自己的主业,并且在经济下行时扛住各种压力,才能成为行业中真正的王者和赢家。这些涉足养猪的企业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高风险的利润赌局
但无论投资者如何争议,上市公司扎堆养猪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
对此,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之所以有这种状况,还是因为产业本身的机会使然。
冯永辉进一步强调:“前期有不少散户退出,而他们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间有将近20%,大家都看中了这个市场份额。”但是,生猪市场变幻莫测,“2010年时,一头猪要亏一百多元,2011年6月份,一头能挣到几百,利润波动极大,风险如影随形。”
冯永辉认为,无论散户退出之后留下的市场空间有多大,从事生猪养殖行业,疫病风险、投入、人工、环保都是企业必需考虑的。
而从目前宣布进入生猪养殖领域的上市公司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拓展产业链者及完全外行者。部分宣布投资养猪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饲料等,而这类企业参与养猪,被投资者认为是拓展产业链;而另一类介入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则是完全的外行,此前的主营业务与生猪养殖纯属八竿子打不着。
对于这两类企业,有资深观察人士认为,对于拓产业链的企业而言,模式及人力资源将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外行”养猪最让人担心的,是投入之后的饲养管理是否能跟上。
责任编辑:张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