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王励勤在备战伦敦奥运周期里感觉最难的时候,难在比赛机会少,难在外界对他的压力和干扰,难在有无数的媒体追着他问“你什么时候退役”,难在他也不停地开始问自己“你是不是落后了,是不是不行了?”
每一次从训练场上走下来,王励勤都感觉很累,他不如年轻人恢复得那么快,但他练的时候还是很兴奋很高兴,哪怕只有一丝丝好的感觉,哪怕只是打出一个超级球,他还是会开心得像个小男孩一样。
“这种感觉,跟自己这么多年对乒乓球的喜爱和追求有关系吧,我从来没有进了球馆不想练的感觉。也许身体有,但意识里绝对没有。当我输球的时候,也许刹那间我会对自己说:那么辛苦,别打了。但那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回忆起来都不那么清晰了。”
如果不是为了备战伦敦奥运会,王励勤可以去享受更加自由的生活,可以好好地在上海交大校园里读书,可以多陪陪父母,可以花时间与心爱的人一起游遍全世界。但王励勤真的是一个固执的人,只要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打,哪怕仅仅是那么渺茫的希望,他也要坚持全程。
他舍弃了很多,是因为心里想要的更多更大。他虽然固执,但他懂得珍惜自己心里最好的东西。
最终与梦想擦肩而过,王励勤知道为什么。“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现状,去承认自己的问题所在,正面去面对。有时候还是会躲避,不承认自己落后了,能力下降了,但同时又不是特别自信,也不会去改变。”
王励勤不是不想承认,而是不敢。
如果承认这一切有可能会剥夺他追逐梦想的权利,他宁愿不去承认。
美国影片《杯酒人生(Sideway)》里面有句台词,“如果我今天打开一瓶酒,将和在其他日子打开不同,因为它就是活的,它不停地进化,越来越细腻,直到到达它的顶点。然后它就无可避免地缓慢衰落。”教科书一般的台词,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过往生活中失去的一切。还有日出日暮、花谢花开、运动生命的衰落……这世上有太多人们必须遵循的定律。
这么多年打下来,王励勤深刻体会到,“乒乓球真的很难。”
“首先不聪明的人肯定打不出来,其次出成绩的过程很长,面临的国内竞争又太多。在中国,乒乓球不单单是一个体育项目,它跟历史、政治都有联系,它承载了很多很多东西,所以每个人的责任都很重大,必须去维护这个团队的成绩和荣誉。”担任上海乒羽中心副主任之后的王励勤显然更加成熟,眼界和思路都更加开阔,因为“人生不仅在赛场”。
2013年全运会前,王励勤不会退役,他会用自己的方式继续打球。虽然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有太多憧憬,但他对手中的球拍更加不舍。现在的他,不会再在意自己会被别人记住或者忽略。
试图与他探讨“付出收获比”的时候,他说:“只要是目标,哪怕只是曾经的目标,一切都值得。”(栾蓝)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