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收藏促进历史文化保护
陈建明
从宣统皇帝留下的珍宝到散落民间的官窑重器,从充满异国风韵的古物到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精品,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天津的民间收藏,都让“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天津小站”摄制组的专家和工作人员惊喜不断。几千年的人类文化积淀,600多年的城市文明累叠,近代百年以来东西方文化在此的融会贯通,今日城市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赋予了天津这座气通八方的历史文化名城以独特的人文气息。天津人世代积淀的文化底蕴,也通过丰富的民间收藏散发出来。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民间收藏迅速普及,并形成一股热潮。具有收藏传统的天津,不仅收藏者向着专业化、学术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也纷纷加入收藏行列。六月,由央视综合频道、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天津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天津小站”,为津门民间收藏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这股民间收藏潮流中,天津民间收藏拥有怎样的历史地理优势,在发展中形成了怎样的特色,遭遇了怎样的问题?天津民间收藏未来如何扬长避短,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报记者采访了《寻宝》栏目特邀专家、我国著名鉴定专家蔡国声、丘小君和陈建明。
谈感受:
天津“文化惠民”落实处
市民收藏鉴赏水平大大提升
回顾天津民间收藏近几年的快速成长,这与天津市政府大力推进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采访过程中,专家高度赞誉天津市近年来文化发展的大手笔和丰硕成果,特别是汇聚了天津大剧院、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等现代化一流文化场馆的天津文化中心的建成,以及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免费开放,广大群众不仅从中获得了实惠,文化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而且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提升了素质。这些“文化惠民”举措的效果都能从收藏者身上得到体现。专家充分肯定了天津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寻宝》活动的做法,这不仅仅是组织参与一项活动,更是媒体对自身所肩负的文化责任的深刻认识,反映了天津市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践中的实干精神。天津日报传媒集团的积极参与,对于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提升广大读者对天津人文历史、城市变迁、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了解与认识,传播收藏知识,提高鉴赏水平,展示城市品位和风采,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
近些年来,全民收藏正成为时尚的理财方式之一。蔡国声认为,这些年中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安居乐业,才会有现在的全民收藏热。收藏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人继储蓄、股市、房地产之后的第四大投资方式。这股热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全国文化复兴和经济活跃。
尽管业内专家对于“全民收藏”看法存在争议,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这个潮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丘小君谈到,“无论在天津还是全国,很多人收藏都是以投资为目的,开始都是想赚点钱,赚了钱就卖,然后再买再卖,经过积累逐渐有了经济基础,就不急着卖了,喜欢的就收藏起来了。在收藏的过程中,看看书,查查资料,有的写文章发表,这就走上一条正确的收藏之路,这就是收藏历史和文化,并在其中获得享受。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在《寻宝》走进全国各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藏家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看,全民收藏无疑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保护,提高了全民的文物鉴赏水平。”
说历史:
地理条件优越
成为北方收藏集散中心
天津的民间收藏和交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蔡国声认为,一方面,自清晚期、民国以来,清末皇帝溥仪、大批遗老遗少和民国政要寓居天津,使得皇家重器的收藏和交易成为天津民间收藏的强项,被看作是“故宫的后花园”。另一方面,由于天津依河而带海,为京畿门户,受码头、漕运、开埠、租界、清政府外交、洋务重地等独特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获得了种种机遇。例如此次活动举办地小站是近代天津的发源地,素有“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小站”之说,中国第一支近代军队、第一支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杆军用火枪等多个第一都诞生在天津小站。同时,小站的稻香文化是声名远播,小站还走出过众多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天津民间收藏的影响力辐射整个河北地区,而逐渐成为北方文物收藏的集散中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天津仍保持着优势地位。天津工艺品厂、特种工艺品商店、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玉雕、牙雕,以及古玩玉器等工艺美术产品仍在全国保持领先。
同时,许多工商界名家、企业家、文化界名流、艺术界名家都曾在天津居住,也为天津积累了大量的文物财富,他们也为国家捐赠了大量价值很高、国宝级的文物。这些条件,奠定了天津收藏的高起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