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 正文

股民签名要求停止IPO 专家称亏钱找错原因

来源: 金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近日,天涯论坛中发布一篇题为《千万股民大签名: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的帖子再次掀起市场关于暂停IPO的讨论。

记者在天涯论坛中看到,网名为“缠论校长”的股民6月28日发布了一篇题为《千万股民大签名: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的帖子大倒苦水,称股民已经“伤痕累累”,呼吁监管层别继续在市场中抽水,“强烈要求停止IPO”。截至昨晚8点,该帖点击次数超17万,回复9千多条。

据记者统计,自5月大盘调整以来,有44只新股发行上市,连同申购的共计抽掉市场超过250亿元资金,目前排队等候的还有700多家。

股民提出类似上述呼吁的,在历史上曾有过,而监管层暂停IPO来稳定市场、夯实底部的措施,也曾实施过。实际上,A股历史上的998点和1664点这两大重要底部,就是在监管层暂停IPO后出现的。

近期,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对投资者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集中回应时,对暂停新股发行曾表态: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已经获得了市场参与各方的广泛认同。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元,储蓄率高达52%,总的资金供给应该说是比较充裕的,新股发行并不会对资金供求产生大的影响。停发新股是一种行政管制行为,改革应当尽可能避免采取这类措施,应当在市场和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而且从过往经验看,停发新股也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 本报综合

>>>观点集萃

“审不审”比“停不停”更重要

□财经知名人士 黄湘源

市场把探底的希望寄托于IPO的停一停,其实不过是很无奈的想法。股市的根本出路,从长远看,并不在于IPO停不停,而在于“IPO审不审”。

“IPO不审行不行”的讨论不了了之,“IPO停不停”一样的无可奈何。

“IPO停不停”的问题,其实是“IPO不审行不行”的延续。不同的是,一个是探寻对作为IPO圈钱寻租保护伞的行政审核机制的釜底抽薪,一个则不过是为惨遭竭泽而渔的市场寻求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在“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面前,既然连“IPO不审”都不行,退而求其次的“IPO停不停”,显然也就只能是鸡同鸭讲,痴心妄想。

停发新股也许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治本之策,但在我国股市既往的历史上,325点、998点、1664点等历史大底的形成,无不曾经由于伴随着IPO的暂停,而与随之而来的相应阶段改革难分难解,密不可分。今天,人们之所以再度强烈呼吁IPO暂停,谋求的也不是一种行政干预下市场环境非实质性的暂时改善,而是对于一种更为坚定和更为彻底的市场改革的热切盼望和迫切期待。

如果按照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的说法,现在新股发行已经实现市场化,因此要不要停就应由所谓的“市场”去选择,而不是由证监会来决定。这岂不是等于说,只要一个新股发行出来还有人认购,那么,不唯“停不停”的问题不复存在,就连人们所急切期待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也将变得没有需要,或没有必要了吗?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非常荒唐的。

目前的市场把探底的希望寄托于IPO的停一停,其实不过是很无奈的想法。中国股市的根本出路,从长远看,并不在于IPO停不停,而在于“IPO审不审”。

停发新股之“救市论”可休矣

□第一财经日报编委 胡润峰

停发新股,短期确实可以刺激股市上涨,中长期而言不会改变市场趋势。A股历史上多次因舆论等压力停发新股,但由于市场根本性的缺陷没有改变,整体上依然是负和博弈,这才是A股牛短熊长的根源所在。

停发新股,看似可以短暂改变二级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利买方。但对于关注价值的投资者来说,有着持续新鲜品种供应,才是正常市场,才真正对投资者有利。

企业都有生命周期,何况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大量老旧企业理应退出历史舞台,代表新经济方向、新商业模式的新型企业,迫切需要资本支持以发展壮大。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正是在这样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得以实现。

当前股市走熊,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低迷超过预期。普通投资者受情绪主导,呼吁停发新股可以理解,一些专家学者屡屡呼吁行政化的管制手段,而非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于理不通。

新股圈钱,问题在于估值。如果认为估值过高,不买即可。大家都不买,新股就发不出去。如果估值很低,等于有便宜可占,为何要抵制新股?现在新股仍能成功发行,说明有人认可这个价格。

对投资者而言,可悲的不是亏了钱,而是找错了亏钱的原因。对专家学者而言,可悲的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为了迎合流行的情绪而不讲道理。停发新股之“救市论”,可以休矣。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