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对当前我国消费价格形势几点看法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2010年以来,我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总体态势。与此同时,价格总水平也从去年的低谷逐步回升,2010年7月份以来出现了逐月攀升态势,10月份的CPI达到了4.4%,超出了原先的预期,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关系到市场稳定和社会安定。为此,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营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推动的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7月我国达到了本轮价格变化周期的谷底,当月CPI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此后,随着经济回升向好,CPI也开始攀升,11月CPI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个百分点,2010年5月CPI上升到3%,10月又进一步突破4%。在这一轮价格上涨中,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起了主导作用。据测算,2010年1到10月,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对CPI上升的贡献基本保持在90%左右,价格上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2010年以来,食品类和居住类的价格分别由年初的3.7%和2.5%上升到10月份的10.1%和4.9%,其中鲜菜、鲜果和粮食是食品中上涨幅度最大的,10月份分别达到30%、17.7%和12.3%。其他如猪肉、蛋、水产品、豆及制品、油脂和糖等重要农产品(5.37,-0.07,-1.29%)的涨幅也不低,上涨幅度在8%至10%之间。居住类价格中,租房和自有住房价格上涨也较快,10月分别上涨6.7%和5.2%。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食品居住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仍然保持稳定,今年以来各月上涨幅度均未超过1%,10月份仅为0.86%。服装、耐用消费品、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及服务等一些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甚至比上年同期还有所下降。这些情况表明,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推动的,仍具有结构性价格上涨的特点。

市场价格全面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价格上涨的幅度较高,但无论是从价格上涨的结构,还是从影响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以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来看,价格水平全面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不存在价格全面上涨的基础。在需求方面,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向较为适度的水平靠近,目前总需求水平与潜在供给水平基本一致,预计我国明年经济增长将比今年小幅回调,总需求的增长相应也会有所放缓。在供给方面,除农业等个别部门受到灾害性天气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品种的供给能力有所下降外,其他绝大多数部门的供给能力仍然增长较快,能够充分满足需求。随着短期因素的消失,农业部门的供给能力也将恢复正常,未来一个时期总供求关系将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这种宏观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于价格水平的稳定。

第二,以蔬菜引领的价格上涨难以长时间持续。蔬菜价格在当前价格上涨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但历史数据表明,蔬菜类价格上涨的惯性较小,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在2个月左右。这与蔬菜生产的周期较短,产量扩大较为容易有关。在此次蔬菜价格上涨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蔬菜生产和流通的政策,明年预计蔬菜种植面积将扩大7%,蔬菜产量提高7.5%。明年开春后,随着蔬菜供应的增加,蔬菜价格将季节性大幅回落,将拉动CPI回调。从历史经验看,粮食价格上涨惯性较强,但在粮食连续7年增产、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预期作用将逐渐减弱,粮价也会逐步回归到与供求关系相一致的水平上。

第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重现2008年大幅上涨的局面。尽管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明显回升,但从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明年的走势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继续大幅上行的阻力较大。首先,世界经济减速、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基本面因素难以支撑明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其次,今年以来价格升高的主要推手货币和汇率因素则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新一轮定量宽松政策推出后受到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批评,这虽然不能阻止美国继续执行该政策,但对美国未来的政策走向仍会构成一定的制约。外汇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如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刚推出时,市场反应强烈,美元汇率应声下跌,大宗商品迅即看涨。而当爱尔兰出现危机信号时,市场注意力立即转移,美元汇率重新上升,目前比刚推出定量宽松政策时上涨了5%,而大宗商品价格则出现了跳水。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主要机构都预测,明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不会很高。

第四,工资上升对制造业的影响有限,劳动力成本压力难以扩散到农业和传统服务业以外的行业。2010年以来的工资较大幅度上升的确对农业和传统服务业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但对于其他行业特别是制造业来说,由工资上升导致的成本压力还是有限的,这主要是由于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完全可吸收和抵消工资上涨的影响,实际上在一些行业中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还是下降的。此外,受劳动力长期过剩的影响,过去几年工资上涨的幅度很小,远远低于同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因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具备消化吸收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能力。这种情况表明由工资成本上升推动的价格上涨还难以扩散到非农和非传统服务业领域的,由此途径导致的全面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综上所述,我国具有保持价格稳定的条件和基础。事实上,国际权威机构也都认为中国全面通胀的风险不大,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2010年10月和11月发布的最新预测中都认为,中国2011年的通胀率分别为2.7%和3.5%,均明显低于今年10月的通胀水平。

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关系

我们既要看到稳定市场价格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一是要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必要的宏观经济环境。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及时有效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合理引导各方面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将经济增长保持在适度合理的区间,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水平相适应。

二是要确保重要农产品和主要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三是要采取各项措施管理好通胀预期。发挥货币政策在管理通胀预期上的有效作用,把握好货币信贷投放节奏,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管理好通胀预期。加强资本流动管理,严格监控跨境资本流动。

四是要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适应农产品市场由区域分散市场向全国集中统一市场转变的新形势,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和交易机制建设,抑制过度投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合谋涨价、串通涨价,以及散布涨价信息和非法牟取暴利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惩处。

五是要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制度。根据基本生活品价格变动情况,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补助,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政策,落实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稳定学生食堂的饭菜价格,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六是要加强对重要商品国内外市场价格监测。加强对国际市场粮食、能源和重要商品价格变动的跟踪,研究对我国的可能影响,加强对国内市场粮食、食品和重要商品价格走势的监测,增强价格调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商品供求、储备情况信息发布机制,稳定市场预期。(王一鸣 孙学工)


责任编辑:杨佳林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