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 正文

经济引擎乏力 “M”头难变“W”底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上半年以来,A股表现一波三折,最终几乎返回原点。探究其中的原因,无非是市场不断地在“预期”与“预期落空”之间的纠结导致了存量资金多次出现“多杀多”的惨烈局面,以至于目前仅依靠场内资金的博弈已经难以令A股产生波澜,而历次反弹的高度也不断降低。

经过了多次的搏杀无果之后,投资者的绝望情绪渐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在离开A股市场,而A股“去散户化”的结果必然是秉持价值投资理念机构资金的兴起,所谓“物极必反”,就在散户们在绝望中离场之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在悄然入场。

而散户与机构的此消彼长之前必然将A股带向更加成熟的新时代,即“业绩为王”的时代,重研究轻投机的“自下而上”将取代过往的“自上而下”成为A股的主流投资思想,而在这个过程中,A股固有的整体趋同特征将弱化,具备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特征的白马股将成为资金抱团取暖的重点对象。

从M头会否走向W底

任何的技术图形都是事后得以确认的,主观地判断一种图形会向另一种图形转化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的。而从目前来看,A股上半年走出了一个极为标准的M头,从2132点开始反弹,至2478高点后震荡下行,随后又在2242点止跌,但此后的反弹并未能突破前期高点2478点,在2453点即止步,此后便一路向下,跌破2242点的颈线位置后,直接向“钻石底”发起攻击,尽管上周在2138点出现止跌迹象,但“钻石底”仍然岌岌可危,至少目前还看不到非常有力的因素和力量来捍卫2132点的防线。

那么在M头已然奠定的情况下,W底又会否应运而生呢?短期来看,恐怕很难。因为满足从M头转化为W底的假设条件并没有出现。

一方面,从底部形成的特征来看,目前的指数确实已处于底部区域。首先,A股持续累积跌幅较大,且下跌持续时间较长。自5月8日以来,沪综指已然累计下跌了11.56%,且期间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式反弹。其次,沪深两市的估值水平不断创出历史新低,在中报业绩面前,估值底几乎无人再提。第三, “今天你销户了吗”成为了当前的流行语,虽是玩笑话,但确实显示当前投资者情绪降至冰点,而大部分投资者对于股市几乎失去了兴趣,只是被动地套牢,而根据中登公司的统计,6月沪深两市新销账户达到30672户,加上5月新销户32976户,这已经是A股市场销户数连续两个月超过3万户。而上半年迄今,一共有22.22万户股民正式告别A股。A股市场“去散户化”特征明显。最后,市场出现急涨急跌,上周沪深两市不是个股大面积跌停,即是个股大面积涨停,显示资金博弈已日趋白热化。而部分资金已按捺不住抄底的欲望,由空转多。综上来看,A股当前确实已步入底部区域。

另一方面,尽管A股处于底部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期指数就能够出现大幅度的反弹甚至反转。在市场持续下跌后产生超跌反弹的条件主要有三点。其一,个股的跌幅足以消化其业绩的下滑程度;其二,场外资金认为市场投资价值出现,纷纷开始抄底;其三,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好转。目前来看,第一点基本符合,但第二点与第三点尚不具备,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谁都无法确定,二季度7.6%的GDP同比增幅是否就是2012年的经济底,受此影响,场外资金抄底的信心不足,这表现在A股市场成交金额始终未能有效放大。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欲想从M头走向W底,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政策是燃料 经济是引擎

虽然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随着经济气候的频繁反复,晴雨表的预测能力在不断下降,甚至有从经济的领先指标向滞后指标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形成并不意外,因为近些年在先后经历了次债危机与欧债危机后,全球资金的风险厌恶情绪在持续增长,而资金对确定性给予了更高的溢价。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倾向于悲观化,因此,每一次乐观预期的落空都给做空力量提供了更大的动力。上半年A股多次反弹的夭折即是基于上述逻辑。

但这种谨慎情绪的弥漫也给A股市场转型提供了契机。过往的A股形成了“逆宏观、看政策”的传统思路,这是基于过去中国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充沛,政策给点阳光,经济立马灿烂。但这一逻辑目前已然行不通,因为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当前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确实正在下降,这并非是件坏事,因为如果中国沿袭过往的资本投资效率低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对中国经济形成致命打击,这就要求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要转型,在城市化进行到一定程度后,中国必须要接受相对平稳的增长速度,更加重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减少过高的资本累积。而在此过程中,A股市场过往的“挣快钱、大钱”的时代已经结束,试图借助股市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个人财富并不现实,更不可取。

上述逻辑反映在A股中,即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政策是A股的燃料,其作用更多是锦上添花,而经济才是A股的引擎,只有经济转暖,才会给A股雪中送炭。事实上,无论管理层对于政策的定调是“稳健”还是“预调微调”,都无法掩饰我们货币政策步入“降息”周期的现实,但在“降息”周期中,市场却并不领情,顶多形成几次脉冲式行情,看似与经典金融学原理相悖,其原因又何在?这是因为“聪明”的投资者提前抓到了A股新时代的要领,即“以业绩为纲”,而微观业绩的好转反映在宏观上,自然是经济的触底反弹。此时,不断地因为政策而对经济产生预期,恐怕只会令投资者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与其一次又一次地参与到对政策放松的博弈中,不妨更加冷静地观察经济何时见底。

短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将持续“过冬”,在此背景下,机构资金的配置重心仍将是业绩增长稳定的白马股,此时“自下而上”地选股要重于博弈周期股业绩利空兑现后的超跌反弹。而对于“绩优股”而言,每一次颇具规模的“补跌”都将是最好的买入时机。 记者 曹阳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