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东部集体“赶海”的高涨态势,作为沿海大省的河北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走向海洋的“蓝色诉求”。这种强化,不单单是出于区域发展竞争需要,更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要依托。
毕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河北需要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加快以曹妃甸、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为主体的沿海隆起带发展,尽快补齐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的海洋经济落差。
基于各方判断,我省提出的“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为我省沿海地区发展做好了思想动员和理念准备。随着系列有力举措的实施,秦唐沧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将会越发凸显。
浩然前行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在环渤海地区,我们面临着区域经济竞争激烈、产业结构趋同等诸多层面的难题。要从这种同质化中脱颖而出,首先需打好“差异”牌。
诚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曾说的,河北沿海的工业基础雄厚,但整个工业结构偏重,中央希望通过沿海布局的调整,使河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朝着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迈进,特别是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能够作出有益的探索。“发展区域经济时,进行产业布局和差异化分工,体现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分工协作,是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总指导思想。”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耀说。
可喜的是,“循环经济”已成为我省两个增长极的立区之本。在曹妃甸和渤海新区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新上项目必须在钢铁、石化、电力、物流、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尽管河北省秦唐沧地区是最后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东部沿海区域,但河北有理由借助这一蓝色平台实现新的跨越。 文/本报记者 边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