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夫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以来,我省全力推进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省实践中诸多符合河北实际、具有河北特点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有益启示。
转变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主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体现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又要寻求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同时,因为各省市区的基础条件不同,增长模式各异,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各地有着不同的要求。
去年以来,省委准确把握“一个全国独有、一个前所未有、两个同时并存”的基本省情,找到了河北发展新的坐标点和起跑线。我省自然地理条件特殊,外沿渤海、内环京津,11个设区市全部与外省市相邻,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洋、平原、湖泊、盆地、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这些对我省利用外部要素、生产力布局、城镇化结构、各市产业发展重点等都有着重要影响。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来看,虽然我省经济总量排名居全国第6位,但我省经济长期形成和存在着过度依赖资源、能耗高成本高效益低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我省城区重化工业布局过多,对城市发展、城市环境影响较大;有着487公里的海岸线,但开发利用不够。二是产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在第一产业内部,区域特色不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在第二产业内部,“偏重、低端、粗放”的产业结构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差。三是要素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四是城乡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不高。五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六是发展环境总体偏差,生态环境总体一般。
由此可见,加快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遵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般规律,又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更要把握我省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巧定位,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特殊问题,这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河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些年来,我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不断优化生产力区域布局。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着力抓好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建设,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举全省之力推动贫困县乡村开发建设和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两个“举全省之力”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使我省生产力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把河北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沿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把环首都周边贫困县构筑成为展示扶贫开发成果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带动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优化。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首要任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有序推进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导传统产业从单纯依赖规模扩张向追求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转变,由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使之成为全省调结构、转方式的强力引擎;以打造拳头产业和支柱企业为重点,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存量结构,按照“存量调强”的思路,先后组建了河北钢铁、冀中能源等多家大公司、大集团,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按照“增量调优”的基本思路,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引导资金投向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药、新材料、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三是以节能减排为动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近年来,我省实施了节能减排“双三十”工程,以此推动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应用。此项工程的实施,淘汰了一大批高耗能、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四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建设经济强省的各个方面。2011年,我省组织实施了100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省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专利申请量16680件、专利授权量10970件。目前,我省6万多家企业已实现创新成果2.56万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
五是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近年来,着眼于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后续发展能力,把各方面的工作往深里做、往实处抓,全省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整体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河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启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今后,要在取得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一是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总开关,转换思路,务求在“加快”上取得突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在新形势下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对我省而言,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局部的结构调整向全方位的结构调整转变,由过去关注一两个重点环节向关注整个结构调整链条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实施主体由以政府为主向全社会协调联动转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用开放的思路谋划和推动工作,特别是要善于抄近道、迈大步,“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实现“三级跳”,使河北发展的活力更足、步伐更快。
二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带动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优化。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能否实现质的提升,最为关键的是能不能打好经济结构调整这场攻坚战。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产抓特色,就是要体现特色、特色增效。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为着力点,以壮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目标,提高农业与农民组织化程度。二产抓提升,就是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着眼于创造普遍优质的产品,大面积实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传统优势产业中开发一批“高精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三产抓拓展,就是要扩大规模、提高比重。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休闲、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是继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矛盾解决和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期,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专项提升行动,使生产要素流动高效、配置合理,使人民群众生活便利便捷。要聚集优质产业,把优化城市布局与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强化精细管理,突出严字当头,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使一切皆有标准、一切皆有规矩、一切皆有秩序。
四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要充分利用京津科技优势提高我省创新能力,吸引京津创新要素和产业转移,提升我省产业档次。政府要进行超常规、高强度科技投入,带动全社会R&D水平的快速提高,形成政府高强度投入带动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局面,尽快使我省R&D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平台。
五是以节能减排和行业对标活动为重要抓手。节能减排是从约束角度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要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应用节能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出新的、较少依赖资源、对环境影响小的产品。要进一步深化行业和企业对标行动,瞄准行业的科技对标,不断降低能耗,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六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动力。其一,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把发展战略、工作思路转化为工作举措和具体的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将任务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其二,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七是以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为根本保障。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百家央企进河北,百家院所校进河北,这些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大机遇。但要把这些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必须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如果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不优化,再好的优势也难以发挥,再好的机遇也难以抓住,再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抓环境建设关键是在“着力”二字上下功夫,一方面,着力改善发展环境。要采取硬措施,着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着力规范市场秩序,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优化政治生态。另一方面,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要采取大动作,实施大工程,构筑大支撑。通过“两个环境”的改善,为河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省委讲师团主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