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西方公司想在中国节省能源并不容易

来源: 环球时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高高的天花板、一台台机器……乍看,这家位于上海西北部昆山的新厂与其他工厂一样。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它与众不同:屋顶有窗户,充足的自然光能满足白天工作需要,供暖来自地热,房屋的门窗和外墙则按夏季减少热量吸收、冬季减少热量消耗的原理设计。这座新厂的设计者德国建筑师马库斯·迪恩说:“它比传统的中国工厂建筑减少使用65%的能源。”

尽管中国只有2%的建筑达到西方能耗标准,但上海一家规划公司的总裁帕斯卡尔·哈特曼却认为,“这里的市场很小。”

中国政府在节能方面雄心勃勃,计划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然而,想在中国节省能源并不容易。“中国的能源太便宜了”,马库斯·迪恩说,“没有开发商愿意为节能多花钱。”

除了成本,还有文化因素。中国人的舒适意识与欧洲不同。上海、北京许多办公室和公寓冬季没暖气,但人们能将就穿上厚衣服,建设规划者因此无需准备厚窗户或绝缘材料。另外,中国没有统一的建筑能耗标准,因为各地区存在较大气候差异,很难制定统一标准。现有法规也阻碍了节能建筑发展。地方当局审批项目,缺少对建筑物的能耗要求,也没人去检查。

大多数开发商对建筑“能耗多一点少一点”不感兴趣。同样,购房者对能源成本的兴趣也不大———尽管中国46%的购房者是20岁至27岁的年轻人。对中国人来说,买房最重要的标准是价格。(作者妮娜·特仁特曼,青木译)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