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0月30日电(记者何悦)梅花鹿在林间跳跃,人参花点缀在树林中,食用菌在树根处探出头来……近些年来,中国东北部地区依托长白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推进了林下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民原来只盯着林木生长,现在转变为‘林上培养果实、林下栽参种药、林地养殖林蛙’,把林地当田耕,把树当庄稼种,农民切切实实地富了起来。”辽宁本溪市林业局局长汤永广在近日于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吉林辽宁两省森林资源监督工作会议上表示,目前,林下产业带动了一批种植林下药材的百万元户专业村。
不仅在辽宁,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林下经济”在中国东北部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为林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松江河林业局,目前总经营面积1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5%。“近几年通过实施全民创业、自主经营的改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木材生产的经济局面,天麻、北玉竹等林下种植业及森林养猪、养梅花鹿、冷水鱼等林下养殖业成绩斐然。”松江河林业局局长李学友介绍说,2011年松江河林业局营业收入达到8.65亿元,其中木材收入下降到总收入三分之一以下。
林下经济提升了森林经营效益的同时,也让林农们尝到了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甜头。
吉林省通化县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建设了万亩红松母树林基地,全县红松干果林达到30万亩,全部进入产果期后,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舒兰市则通过东北林蛙养殖加工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从业3200多人。到2011年末,全市已实现养蛙封沟443条,有效放养面积9.2万公顷,建成国家级中国林蛙种苗繁育基地4个,林蛙养殖基地示范村16个,养蛙户近450户。
业内人士认为,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和主要内容。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使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
国家林业局驻长春专员办专员王志高表示,东北发展林下经济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人均占有林地面积比重大,可利用的林地面积比较多。二是盛产独有的绿色生态产品,这与当前人们追求绿色、环保的健康生活理念吻合。三是林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宜于管理。
王志高表示,只要坚持走生态化发展的道路,林下经济将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出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