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清仓,这样的景象不只出现在商场柜台间。中国的银行业也已经展开一场不良贷款的清收攻坚。
所谓清收即清理和回收,于银行而言,规模和回收难度较小的不良贷款一般会亲力亲为,“陈年贷款”则会转让给专业机构,通常要打折出让。这对银行并不划算,但考虑到降低不良率的风控因素,并非一本亏本账。
银监会11月15日数据显示,截至三季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0.94%微升至0.95%。其中,股份行从0.63%上升到0.7%,上升0.07个百分点;城商行、农商行则分别上升0.07个百分点和0.13个百分点至0.85%、1.65%。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不良贷款远未达到风险临界点。尽管如此,多家银行高层向本报记者证实,正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部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密集发布的不良资产处置或代理追偿公告显示,这是一个“甩卖风险”的忙碌时节。在这条风控链条上,银行除了自行清收之外,还和地方政府、资产管理公司、资产交易平台联手合作。
应战不良率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多家银行均在各自网站或资产交易平台发布不良贷款或资产处理信息。
如广东某地农商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告显示,仅10月份以来该行就公布了三批拟转让、拍卖的不良贷款,其中仅10月份初公布的一个不良贷款转让资产包,涉及贷款金额近26亿元。
“这确实是跟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理有关,前两年不良贷款规模比较小,一般都是银行自己处理。”上述深圳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部高层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不良贷款增加了,银行自己管不过来了,就会进行公开处理。”
本报记者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下称“长城AMC”)网站看到,其郑州办事处工行包债权追偿委托代理公告显示,债权达到900余笔。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东方AMC”)青岛办事处亦于近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青岛、烟台等11地市214户资产包资产公开竞争性出售交易公告,这笔金融不良资产涉及约214户借款人,未偿贷款本金余额约为3.37亿元人民币。公告称,此交易对主要由原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向中国境内借款人初始发放所形成的担保与无担保不良贷款及其后转化形成的资产/权利进行出售。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包括多个省份的大行分支行均加大了不良贷款清收力度。资产质量方面,截至9月末,五大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居多、不良贷款率则下降居多。其中,工、农、中、建、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7%、1.34%、0.93%、1%、0.87%。半年报显示,这5家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0.89%、1.39%、0.94%、1%和0.82%。
烦恼不仅是大银行的。中部一家县级农信社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因为涉及向农商行的改制,该信用社面临不小的不良贷款清收压力。仅最近三个月,就收回了1亿元不良贷款,占其不良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
西部一家城商行董事长说,进入三季度以来,银行确实加大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但大体上都是陈年的不良贷款。清理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包括光伏、造船、钢贸、平台贷款等。
银行的盘算
“不良贷款清收是商业银行的常规工作,但今年不良贷款持续反弹,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加大,而且到了年末,银行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也属正常。”一家总部位于广东的中小型银行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
中信证券预计,由于经济增速或将下行,经济结构转型持续,银行将步入不良贷款上升周期。
在10月份召开的相关会议上,银监会高层已经明确要求,加大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力度,加大贷后检查和不良贷款清收力度。
前述西部城商行董事长认为,不良贷款增加已非个案,银行无法回避。目前西部地区的银行不良贷款也呈现出上升势头。不良贷款处理,一方面可以收回部分贷款,让报表更好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未来的信贷腾挪留出空间。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个人不良贷款,一些银行根据拖欠时间和贷款人的经济状况,进行分门别类。其中,对于经济收入下降形成不良贷款的借款人,银行采取较为人性化的方式促使其还款;对于长期拖欠的不良贷款,则最终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并进行财产保全、拍卖抵押物归还银行贷款。
广东一家小型银行中高层人士说,银行内部有一套不良贷款的处理机制,规模和回收难度较小的不良贷款,银行一般更愿意自己清收;打包转让是最后一个环节,一般都是很难收回来的陈年贷款。因为转让给专业机构,通常要打折出让,银行并不划算。
“最近也有资产管理公司来跟我们谈合作,但我们还是更愿意自己清收。”上述西部城商行高层说,城商行等小型银行因为资产和利润规模都比较小。而大型银行则倾向于和专业机构合作,通过打包出让的方式处理。
他说,为了尽可能回收不良贷款,一些银行情愿以七折八折的价格处理不良贷款。而情况确实比较糟糕的不良贷款,甚至以六折的价格处理。由于目前银行的利润都比较高,这样处理并不会影响报表的好看。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从8月份以来,东方AMC、长城AMC先后与多家股份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协同合作
本报记者发现,上述公告处理的不良贷款中,单笔不良贷款额度并不多,多则不足亿元,少则十余万元,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的占其中多数。而大规模不良贷款的清收则没有这么容易。本报此前报道,深圳一家民营企业高达21亿的债务危机爆发,但债权人称这家企业及其原实际控制人总资产只有5.6亿元左右。
“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或规模比较大的不良贷款,银行不一定通过清收处理。”前述深圳股份制银行人士说,银行更多的是和当地政府、大型企业联手,进行债务重组。或由政府提供担保,对贷款进行展期。
“过段时间经济形势好转了,说不定这些企业又活过来了,所以没必要立即把贷款收回来。”该人士说。
前述中部农信社人士亦证实,为了收回其不良贷款,当地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
温州市政府网站近日转载一篇当地媒体的报道称,8月份~10月份,温州全市银行业机构在处置不良贷款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共处置不良贷款21.31亿元,占前10个月处置金额的46.9%。
不久前,温州银监分局创新推出“银法对话平台”,建立银行与法院系统的对话机制,以金融债权司法保障专项工作交流会等形式,共同探讨解决当前金融债权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获取快速解决的方法。
本报日前也报道,一名参与“温州市金融系统行长(经理)联席会议”的人士称,为处置不良贷款,温州下发通知并提出“资产质量保卫年”,力争在今年底将此比例降至2.5%。截至8月末,这一指标为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