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行业聚焦 > 正文

二维码 “老”行业出现新动向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二维码似乎越来越火了。电梯间、地铁站、广告牌、互联网网页,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出现它们的身影。随着新的企业不断加入到这一阵营,二维码正在持续升温。

二维码其实是个“老”行业,国外应用要追溯到20多年前。国内二维码应用最早出现在电子凭证、平面媒体及数字出版等领域。2006年8月,中国移动便开始在全国力推手机二维码应用,并将其列为重点工程。一些新锐媒体也尝试使用二维码打造平面媒体、手机和互联网实时互动的超媒体平台。比如,在某则新闻旁边放一个二维码,链接与这则新闻相关的音视频、图片等,可打破版面和介质的限制。然而,受制于解码终端有限,几年来二维码的发展悄无声息。

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发展,解决了终端解码和数据联网的问题。众多低成本二维码在线工具又解决了编码生成问题。制约二维码应用的最大瓶颈得以打破,其商业价值逐渐凸显。于是,业界对其市场规模预期也在不断刷新,“老”行业开始出现新的动向。

面对巨大的潜在市场,IT巨头们坐不住了。腾讯旗下的财付通捆绑微信开发各种应用。新浪微博、搜狗输入法、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和支付宝、大众点评网等众多互联网企业也先后开通二维码功能。一时间,这个黑白相间的小方块获得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腾讯CEO马化腾也将二维码称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入口。

目前二维码的主要应用有电子凭证、电子标签、内容链接和支付购物等。据报道,不少消费者对二维码在大闸蟹上的防伪溯源功能比较满意,“感觉比以前的‘戒指’更靠谱”。

国家博物馆的很多展品也“穿上”了二维码“外衣”。扫描二维码就能当场读到跟展品相关的资料介绍,也能保存在手机里回家细看。一些展品的二维码信息里还包含网站链接,轻轻一点就能“延伸阅读”。不过,更多的应用还是出现在商业广告上。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表示,在传统模式下,从广告显示到商店消费需要多次跳转。而二维码技术将用户更多碎片化时间和互动、购买、支付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把用户的购买欲转化成购买力。

互联网巨头的入局,让业界很亢奋。然而,“丰满的理想难掩骨感的现实”。用户习惯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二维码的应用。咨询机构思睿高在一个汽车展会上的调查显示,对于欲了解汽车各项参数信息的参观者,选择直接记录展会上的信息人数占57%,选择回去在网站上查询有45%,而选择二维码扫描的仅占13%。据报道,某二维码企业曾与上海一免费地铁报纸合作扫描购物,结果一个月只有不到2000人扫码,购买行为也就几十个。

当前,面向消费者的二维码主读业务刚刚兴起,行业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记者曾尝试扫过几个二维码,大部分仍停留在广告内容的延伸。在人们还没有大规模接受这种“古老”的技术之前,商业味太浓,反而不利于市场的培育。行业亟待开发更多的应用,在二维码的背后多点惊喜,徐徐渐进,或许二维码才有更好的未来。

安全问题是影响二维码发展的另一个因素。病毒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手机病毒泛滥速度大幅加快。据网秦《2012年上半年全球手机安全报告》,2012年上半年查杀到手机恶意软件17676款,比去年下半年增长42%;感染手机1283万部,比去年同期增长177%。而二维码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的传播“功不可没”。

据了解,针对二维码国家已有相关的标准,但在应用层面还没有相关政策,也没有针对二维码生成的一个管理机构。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安全层面有必要将其纳入到管理体系,规范市场,为用户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目前大多数二维码公司还不赚钱,整个行业还在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种种迹象表明,二维码距“爆发式”增长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