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持彩练当空舞 誓做致富领头人 -----感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崔雪琴的党员情怀
在河北省赞皇县有一位人人交口称赞的巾帼好党员,她把凝结着数千年文明的老土布推向了大市场,她把太行农村妇女居家纺花织布的手艺转化为现代集约化的生产经营,她给原本默默无闻的农家土布注入了新时代气息,她就是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经济潮头显得出来,奉献作风亮得出来,她勤劳致富,无私领富,为让老土布焕发出现代的绚丽色彩,她传承传统的制作工艺,通过集约的生产,将沉寂已久的老纺车变成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把1000多名农家妇女带上致富路,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部现代“织女”织就彩虹的传奇。
“是党员,就要与群众一样,又不一样”
崔雪琴出生在赞皇县土门乡大桥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岁那年,她怀揣激情与梦想步入社会,在县城最繁华的街道上开起了“琴子服装店”,那个时候她就有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经营理念,小店很快成为那个年代赞皇县服装店的“领头雁”。再后来,崔雪琴的梦想长上了翅膀,生意做到省会石家庄,成为一些品牌服装的省级代理商。
“是党员,就要与群众一样,又不一样”。崔雪琴常常对自己这样说,她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与群众一样,踏实干事,不搞特殊,但又必须跟群众不一样,具有发展意识的先进性,甘愿付出的奉献精神和勇立潮头的模范带头理念。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她凭着自己多年的服装经营经验,广阔的服装业人脉资源和经营服装的新思想、新见解,开始研究自己新的产业。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抱负,暗暗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为家乡脱贫致富做点贡献,为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提供一个就近致富的门路。凭着多年服装业打拼的经历,好发现人们崇尚绿色自然的消费观念日益走俏,而家乡的老百姓个个都是织布能手。抗日战争时期,乡亲们把亲手织就的粗布衣、粗布鞋送给解放军而赢得了“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的美誉。小时候,自己看惯了母亲纺线的身影,听惯了“咣当咣当”的织布声,睡惯了手缝的粗布被褥,作为一个穿着老母亲亲手织的粗布长大的农家女,是不是应该在老土布上做一番文章?天资聪颖的崔雪琴来了灵感。
与现代机制品相比,老粗布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吸汗性好,不起静电,冬暖夏凉。如果把传统老土布和时尚的款式相结合,把时行的花色品种和纯手工纺织的棉布相嫁接,再辅以现代经销模式,这可是一条致富自己、领富群众的金光大道。
于是,她请人试着织了一批老粗布,带到石家庄后被抢购一空。她趁热打铁,从新疆采购来一批彩棉,发动村里的大娘大婶赶织原汗原味的土布,接着,创立了石家庄市“原艺服饰有限公司”,一个带头奔富的产业渐露雏形。
为持彩练当空舞 咬定青山不放松
土布事业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个必须赋予其现代理念、现代色彩的产业。诗词里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崔雪琴,这位年轻的女党员,要做织就彩虹的“天女”,要做任尔风吹的青松,她毅然决然地用柔弱但又刚强的肩膀,用细密但狂放心的内心挑起了土布事业发展的重担。
认准了就干,崔雪琴毅然放弃市里优越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多次考察后,她决定把织布传统悠久但相对贫困的口头村作为土布生产基地,并在县供销社的帮助下,成立了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但当地村民们思想保守,害怕上当受骗,仅有十人愿意入社,股金也不足一万元。崔雪琴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发挥了作用。为了取得村民信任,她毅然把户口从石家庄迁到了口头村,并且挨家挨户地做宣传,鼓励大家团结起来,一起致富。几天跑下来,她腿脚跑肿了一圈,鞋都脱不下来。最终,崔雪琴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持反对意见的人也慢慢加入了专业社。“起初人们都不相信我,开始我还觉得有些委屈,可一想到能让乡亲们跟我一起守家守地的致富,能让他们的日子再好过些,我的心里也就释然了,”崔雪琴爽快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有一股引领发展的韧劲,有一股舍我其谁的冲劲”。
有人愿意跟着自己干,崔雪琴心里踏实了不少,可生产手工土布从纺棉线到上机织布需要经过采棉、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染浆、沌色、落线、经线、刷线、作综、掏综、吊机子、织布、了机等70多道工序,而今,木纺车在哪里?老织机在哪里?锭子、梭子、植物染料在哪里?一个个问题接 而至。崔雪琴迎难而上,她走遍了高邑、元氏、临城等周边县、村,不知踢破了多少门槛,说过多少哀求的话语。2006年崔雪琴生日那天,为了寻找纺线用的锭子,她顶着烈日来到柏乡县寻找,当千 万苦找到老匠人的家时,却被告知老匠人已经过世了。失望过度,加上连日奔波,她突发高烧,晕倒在地上。历尽千万苦,当一台台旧纺车、织布机被“淘”出来的时候却早已破烂不堪,崔雪琴只得请来工匠进行一番翻修,并将织布机增宽至5米。同时,以现有织机、纺车为模子,经反复试验,制造钢木结合的纺车,问题也终于得到了解决。
设备齐全了,崔雪琴自己掏钱买来棉线供社员们练习,一个人学会织布的过程要浪费掉2-4个布,直接损失在1000元以上,几天练习下来,两万元就打了水漂,而这笔账全由她个人买单。有人笑她不会算经济账,可她心里却有自己的主意:“老祖宗留下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还能给咱老百姓致富,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这点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没有,还是党员的风范吗?”
有了人又有了设备,可织布的原材料---棉花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市场上的棉花价格高而且质量差,织出来的土布色泽也不艳丽。崔雪琴和几位专业社的党员商量,决定在村里种彩棉。但村民都怕减产,积极性不大。她就远赴新、买来棚棉种子,免费赠邓社员种植。第一年试种50亩,不但没有减产,崔雪琴还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上门收购。社员们尝到甜头,彩棉种植面积也从50亩到200亩再到300亩,逐年递增。
天道酬“琴”结硕果 饮水思源惠群众
天道酬勤。在崔雪琴和广大社员的不懈努力下,专业合作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最初生产出第一手布布,到崔雪琴走遍全国各地去跑销路,土布产品越来越红火,崔雪琴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外地的客商也纷纷前来团购。在她的带领下,土布产品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和韩国。如今,合作社的社员们百分之六十都用上了手机,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多元,看着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天都有鸡蛋、肉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崔雪琴流下了喜悦的泪水。“一个富了不算富,带领大家一起富才算富”,这是崔雪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时时刻刻身体力行的一句话。
“虽然身在个体企业,但我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提醒自己不能做什么,还应该干什么,要怎样才能为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她就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身为企业老总,崔雪琴既不贪图安逸舒适的生活享受,也从不对员工盛气凌人,而是以自己锐意进取的精神,勤奋刻苦的学习,不顾疲倦的工作,树立着作为企业总管、更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形象。
2010年5月27日, 在县委、县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座投资500多万元的集彩棉仓储、纺线、经编、织布、缩水、晾晒、剪裁、缝纫、定型、展示等于一体的生产基地竣工投产,土布的生产效率从此大大提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由于竞争等特性,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是一个难点,而要切实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面临着很多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崔雪琴带领企业员工不断探索,迎难而上,在全县“创先争优”活动中,合作社不成立了赞皇县首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走上了“专业社+党支部”的发展模式,发展劲头愈来愈足。崔雪琴还有许多设想:要在合作社设立扶贫救困基金,社员们谁家里有了难题,就帮助谁;增添健身、娱乐等设施,丰富社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要在条件成熟时解决社员的养老统筹问题。“现在,我要以党员的身份,带领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发展土布事业中来,实现更多农民的致富增收。”崔雪琴动情地说。
目前,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已拥有职工1218人,入社农户达200余户,手摇纺车200台,土布织机200部,辐射两个乡六个村,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2008年被评为赞皇县“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石家庄市守法诚信企业”,崔雪琴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百佳农产品经纪人”、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石家庄市十佳科技致富能手”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