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拍摄“地铁死亡照” 摄影师该不该挨批?

来源: 广州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阿巴西拍摄的“地铁死亡照”。

纽约地铁3日发生惨剧,遇害人韩基石在纽约时报广场附近一座地铁站与一名男子发生争执,遭推下站台,未能爬上去,被列车撞死。自由摄影师奥马尔·阿巴西用相机拍下这一幕,把照片卖给《纽约邮报》,照片次日在该报头版见报。不少人谴责阿巴西只顾照相、不帮助韩基石爬上站台。受到“见死不救”指责的自由摄影师阿巴西5日为自己辩护,说事发突然,当时来不及施救且想用闪光灯警示列车。

李明波:在生死一线的时刻,摄影师到底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采访?选择拍照的摄影师并非阿巴西一个。1994年,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拍摄了一张濒临饿死的苏丹儿童照片,上面的小孩子皮包骨头,后面一只专吃尸体的秃鹫紧紧盯着孩子。卡特凭借这张照片获得普利策奖,但是也受到公众强烈抨击,不久被舆论所迫而自杀。

挽救生命才是第一位

党建军: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救人还是第一位的。你应不应该救人?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你虽然是个摄影师,但你首先是个人。就像你提到的卡特,当时你没有选择救人,虽然你能拍到一张好照片,但你内心肯定要受到巨大煎熬。你最终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自杀。

赵海建: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新闻理念问题,一般情况下,记者应该客观真实地去记录所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参与并影响事态的发展。单从这一点来说,阿巴西似乎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辩护。然而,新闻从业人员也应有自己的人性关怀,在人命关天的情况下,挽救生命才是第一位的。我觉得,卡特似乎更应该受到指责,为了拍摄那个令人震撼的镜头,他甚至等待了20分钟。

李明波:这两张照片性质的确不太一样。1994年,卡特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去救那位小女孩。但这次阿巴西距离受害人的距离确实很远,因为照片使用了长焦镜头。阿巴西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时间太短他不可能救出受害者了。

赵海建: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能力救的问题。我们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列车车头距离受害者确实非常近了。而按照媒体的报道,受害者其实在地铁轨道上挣扎了22秒钟,如果报道属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施救的希望确实不大。

李明波: 摄影师选择拍照,大众选择批评摄影师。但是摄影师拍照时身边也应该有很多“大众”的,他们选择的又是什么?摄影师当时选择拍照,也许是自己职业本能的反应。

党建军:从事后的新闻报道看,当时站台上还有其他乘客。但是从照片上看,站台上的其他乘客没有一个人去试图救受害者。就像有人批评的一样,“纽约是不是一个男人都没有”?但批评他们是冷漠的围观者恰当吗?围观者当时也通过大声呼救等手段试图提醒司机减速,其实每个人都有避险心理。

李明波:对,假设我们在地铁站看到两个陌生人吵架,许多人本能的反应一般都是远离。

赵海建:这里又涉及到一个救人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摄影师事后也提到,受害者的体重比较重,如果一旦冲到站台边施救,很可能连累自己也摔下站台。还有一个令摄影师害怕的事情是,据称,当他准备施救时,施害者这时正向他跑来。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