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的崛起,并非一个传统地产商的毫无个性的创富故事。这个地产起家的公司,在王健林的带领下,近年来在商业地产领域获得巨大成功后,正在快速布局旅游和文化产业,筹划未来五年将文化、旅游等产业打包上市,打造世界级文化产业集团。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以及中国企业的世界影响力,也逐渐显现。
除了文化产业,万达在旅游地产商的动作也颇具风范。2008-2010年,万达联手多个合作伙伴,以动辄十数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数百亿元的投资,迅速占领了中国旅游地产的半壁江山。2011年,投资200亿元开发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投资500亿元开发大连金石国际旅游度假区。2012年,万达集团在云南省投资开发昆明万达高尔夫球场、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两个旅游项。除收购AMC外,万达的国际化也在一步步布局。2012年,万达与俄罗斯北高加索度假村公司在北京签署了一份总投资规模达25亿美元至30亿美元的意向协议书。根据投资意向,万达计划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北高加索或俄罗斯其他地区建设大型文化、旅游和商业的综合设施。 在收购美国AMC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王健林印象深刻。万达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美国最大的六大电影制片公司领导人全部到场,美国电影协会的代表,美国放映协会的头全部到场,甚至难得的着西装出场,场面非常隆重。从此,王健林感觉到了中国文化领域的分量。也从这里,我们知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无法脱离中国崛起的大背景。
在今年的评选当中,三一集团梁稳根 无疑是热门人物。2012年,三一重工有三件事格外吸引眼球。第一件事是,三一重工花了3.6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打造一个新的全球混凝土机械制造巨头,这次战略性的收购,让三一重工收获了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了真正的国际化。第二件事是梁稳根“状告奥巴马”;第三件事,2012年11月21日,梁稳根在内部早餐会上突然宣布了三一有关迁往北京的决定——三一集团职能总部和各核心事业部将全部迁往北京市昌平区,长沙基地将仅保留泵送事业部。
2012年, 三一用33天、3.6亿欧元的数字神话闪电般的收购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成为中德贸易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也是PE携手中国民营企业共同“出海”的典型案例。
相比于普茨迈斯特,1994年才踏足混凝土机械领域的三一重工算是后起之秀。短短十几年时间,三一一跃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一个德国老企业将品牌传承的重任交到了这样一个中国民营企业的手中。十几年来,商场上的拼杀,这两个相互竞争,也惺惺相惜。梁稳根认为,控制了自己主要的竞争对手,能获得来自普茨迈斯特全球顶尖的质量控制、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此外,并购后的“双品牌”运作会有效提升三一的品牌实力和知名度。三一的国际化新通道,将会是两个强大的品牌同时出击,而不是三一一个人在战斗。利用这次并购,还能收获“大象”分布于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这恰恰是三一走上国际竞争舞台欠缺的。梁稳根深知,这次收购为三一国际化进程缩短了5-10年时间。
这33天源于过去18年,梁稳根对普茨迈斯特的仰望和追赶,也源于普茨迈斯特对三一这位中国对手来之不易的认同和尊重。在过去的18年中,梁稳根坚持“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三一精神。他重视人才,把自己的股份让给真正的人才,减少自己的“财富”;他拥抱创新,2005年,他第一家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截至2010年底,三一专利申请总数已达2441件,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名,授权1356件,年均增幅为50%。
他正义并执着,毅然起诉奥巴马,维护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合法权益。不管结果如何,三一集团等企业在国际上的博弈,让我们看到后起的制造企业,如何逐渐学会市场规则、在市场上纵横驰骋。
对于三一作出将总部迁往北京的决定,梁稳根表示:“三一将力图在2012年实现销售额达到1000亿的‘五年目标’已经基本完成。10年后,三一的销售额至少实现3000亿元。”三一集团要实现从1000亿向3000亿的跨越,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将职能总部迁往要素经济资源更丰富的北京,便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五、展示国家科技力量,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科技正处于新一轮革命的前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需求拉动,知识和技术体系的内生驱动,科技和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科技呈现出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生动景象。科学技术更是改变国家命运、开创美好未来、创造幸福生活必须依靠的强大力量。
这份榜单中,我们看到了在天上和海上,中国所展示的国家力量,这为大国博弈提供了筹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有效打破国外垄断,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导航定位技术和独特的短报文通信技术,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集成综合,我国将形成一个广泛、全球性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中国民用船舶产量的第一,世界第二。中国船舶2012年推出了22000吨标准排水量的大型船坞、直升机登陆舰,可以搭载8架直升机,采用全通甲板,满载排水量至少超过25000吨,在业界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也参与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建造。
六、国企在争议中推进改革创新,在市场化中提升国际竞争力。
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人民的福祉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国企的低效率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而近年来对于国企垄断经营的攻讦也从未中断过。
国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种力量,其作用无论谁都难以抹杀,而国企在处理其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时所展现出的与生俱来的强势和傲慢,也让其竞争者无法保持安静。国企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国企未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低,决定了国企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好坏,决定了国企在未来多种所有制市场竞争中的成绩优劣。
今年的榜单里有三家国企非常引人瞩目,这三家国企领导风格不同,企业发展轨迹不同,上榜理由亦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三家国企,都是国企改革的成功实践者,他们经历了改革的阵痛,甚至滑向了破产边缘,但他们都在其核心领袖的领导下,成功的突破了企业自身的历史局限,实现了自身的新价值乃至获得重生。
宁高宁到中粮时,已经在华润成名多年,临危受命来到中粮,他接手的,绝不是什么香饽饽。粮食进出口已经结束了专营时代,中粮在一些主业上的垄断身份已经事实上不存在或即将消失。事实上,这种长期垄断积累的资源和所谓的竞争力,反而成了转型的最大包袱和绊脚石。彼时的中粮,必须在体制上,从一个老的国企,逐渐转变成相对市场化的企业。宁高宁意识到了中粮同时需要面对体制和业务转型多方面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他先是提出了“全产业链”和“有限相关多元化”的思路,为中粮从庞杂的业务丛林中开辟出一条捷径,而后又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展开一系列的产业整合和重组并购,再造了一个市场化的新中粮。在宁高宁的带领下,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
从华润到中粮,宁高宁打破了企业管理经验不可复制的迷信,他在产业与金融之间搭桥铺路,巧妙地为企业在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天平两端之间找了到平衡点,给一家年逾半百的老牌国企注入了现代企业的基因。宁高宁和中粮的成功,远非说起来这么简单。国企改革久矣,完全谓之成功者少,宁高宁的中粮经验未必能够被其他行业和企业采用,但这种改革的魄力和坚持的勇气,堪称国企改革的典范。能够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做出战略调整的决策,若非有深思熟虑之后的自信和面对为之风险的超然勇气,是断然难以做出的,而且体制内的领导人习惯了政治正确和不犯错误,改革带给国企领导人的巨大前途风险,可能比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一个领导人的决策影响更大。因此,宁高宁的上榜,除了对其成绩的肯定之外,笔者认为对国企体制改革和业务转型升级的示范作用,价值更大,影响更为深远。
与中粮比起来,中国建材的成功,更显得有些传奇。2002年,宋志平来到中国建材时,这个成立于1984年的国企,已风雨飘摇,几近破产。生死存亡之际,宋志平迅速行动,对中国建材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包括主业突出、清产核资、联合重组、海外上市等工作,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终于力挽狂澜,如今10年过去,中国建材集团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建材行业的排头兵之一。
宋志平的绝招有两个,一是资本运作,通过资本市场上的辗转腾挪,为企业解决了急缺资金的问题;二是联合民企,曾几何时中国的建材市场产能过剩,竞争无序,中国建材创造性的与民企联合,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和广大参与企业的拥护。这也使得中国建材迅速的整合了资源,也整合了对手,甚至整合了市场。宋志平提出的 “央企的实力加上民企的活力等于企业的竞争力”,成了这个焕发新生的老国企最好的注脚。
有一个数字,说明了中国建材的速度,这家企业6年间吸纳了480余家民营企业,这一度也创造了一个神话。但是吸纳了这么多家企业,中国建材并未受到“国进民退”的职责,而这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宋志平创新的合作模式,让收购变得无关你死我活,而是让双方都得到了实惠。
宋志平和中国建材的成功,超越了所有制的傲慢划分,用最有效的方式弥合了国有和民营的鸿沟,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他的经验应用在中国医药上,让这个医药行业的老国企只用2年多时间销售额就从400来亿冲到2011年的1250亿。这种创新的模式,不但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产业提升和优化提供了路径,宋志平的上榜,实至名归。
国企改革无法一蹴而就,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形势,却又不可一日懈怠。如何顺利转型,需要领导人的洞见与坚持,也需要榜样的力量。本次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榜单,无疑提供了这种榜样,让我们也对更多的国企能够实现突破,有了新的期待。
七、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为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技术变革、产业革命、消费行为等引发的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商机,让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成就了很多财富传奇。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首当其冲,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2003年整个淘宝的交易不到1亿。而2012年,淘宝和天猫全网成交额将突破1万亿,相当于陕西省2011年GDP总量。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11日光棍节电商大战中,淘宝和天猫在当天的成交额为191亿,同比增190%,淘宝四个“光棍节”实现了四百倍的增长。
顺丰速运,作为在快递行业崛起过程中迅速上位的新星,占据着全国快递行业18%比例,是仅次于EMS的全国第二大快递企业。
小米是中国首个互联网手机品牌,雷军坚持“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采用渠道成本最低的电子商务模式销售。凭借“专注、极致、口碑、快”的创业理念,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将小米公司打造为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具有颠覆性创新的移动互联网明星公司。在苹果、三星的轰炸式营销中,小米手机独树一帜,吸引了大量“米粉”,小米手机最为瞩目的地方在于硬件配置和价格,作为国产乃至全球主频最高的双核Android手机,小米手机再次刷新了我们心目中的硬件高度。同时,小米科技推出的“米聊”,在短短几个月创出3000万用户的奇迹。截止2012年9月底,小米公司已经售出400万台以上小米手机,2012年预计收入将达到100亿人民币以上。
李开复的个人号召力以及“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全方位孵化”的独特模式,令创新工场成为投资界和产业界的一大焦点。他成立的创新工场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截至目前,创新工场已经投资孵化34个项目和公司。目前,创新工场旗下9家公司已成功吸引外部投资,完成A轮融资。
八、从富二代到接班人,民企的交接班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在今年的20名入位候选人榜单中,我们看到了鲁伟鼎的名字,这位出生于1971年,23岁即接过父亲鲁冠球 的权力,带领万向集团披荆斩棘的少帅,到底是什么原因登上榜单?
从第一代创业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年。第一代的拓荒者们满载荣耀、已逐渐老去,中国民营企业交接班的浪潮正悄悄袭来,他们的年龄为60岁上下,开始规划交接班,在这股浪潮中他们大多选择了自己的子女。
这并不意外,观察其他国家的情况,即使在美国等发达西方国家,许多优秀的企业也是家族企业。美国500强中1/3是家族制企业,杜邦、松下、丰田、正大等等这些享誉全球的现代企业无不都是家族制。
1994年,初出茅庐的鲁伟鼎力排众议,大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将企业改组并成功上市,突破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他适时推行“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经营、国际化运作”战略,完成了企业从“总厂式”向“集团化”的转变,实现了产品从零件到部件到系统模块的逐步升级,他通过海外分公司重组并购不断增强“万向系”的阵势,以“股权换市场、参股换市场、设备换市场、市场换市场、让利换市场”等各种方式实现了“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专业制造企业遍布世界各地,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65%,国际市场占有10%。企业营业收入从1994年的4.2亿元增至2006年的305亿元,上任12年,共上缴国家税收42.4亿元,成为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企业。
除此之外,他还试水资本市场,先后控股民生人寿,参股浙商银行、浙商基金等机构。2010年,鲁伟鼎出任民生人寿董事长,进一步凸显其在资本市场的魄力。鲁伟鼎怀着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以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己任,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 以开放的视野带领企业创新创效,不断发展壮大民族工业, 并积极反哺农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除鲁伟鼎外,刘畅、茅理翔、徐永安等也已经走向前台,无论你以怎样的视角和心态,二代接班已经成为经济界不可回避的现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