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综艺》的第三任主持人
从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句话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电视节目形式也需要适应电视观众的需求,于是《正大综艺》就出现了。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央电视台决定在每个周日的下午推出一档中外合作的综合类节目。这是迄今为止中央电视台和国外机构唯一一个合办节目。节目的内容以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为版块。现场以主持人贯穿节目的始终,让现场嘉宾与现场观众以互动的方式进行,把文化和娱乐融合在一起,最后以《海外剧场》作结。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大胆的引进。这种合办节目形式对于中国的电视界来说是第一次。
正大集团是泰国的一个公司,这个节目以它固定的模式已经成功地在世界各地运作了很久。包括在港台地区都有很高的收视率。“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是当时看这个节目的人都熟悉的口号。节目以旅游的形式介绍世界各地的风景、习俗。室内的观众、嘉宾一起来谈论每一个片段。因为在每个片段后面都有一些趣味猜测,整个节目的串联都需要主持人的创造性。主持人是有知识性、欣赏性和趣味性节目的品牌,好的主持人可以把整个节目有机地编织起来,形成一个专题的综艺节目。因为不属于文艺类型的,基本上没有文艺节目的演播形式,所以主持人的作用十分重要。当时的《正大综艺》是最合适的试金石了,从这点出发,主持人就成了领导和编导的关注点。
既然《正大综艺》的主持人这么重要,挑选一个好的主持人就成了节目成败的关键。虽然《正大综艺》在海外有成功的先例,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会怎么样还是让《正大综艺》的主办者不能放心。于是选择主持人就成了节目上马之前的首要任务。
那时候赵忠祥并不知道有这个节目,更不知道这个节目一开始选择主持人时国际部推选的正是赵忠祥。但泰国合办方却以赵忠祥年岁偏高而提出异议。当时海外的班底是台湾人,他们调来了赵忠祥的录像资料,看完之后就说赵忠祥有点老了,不适合做这个节目了。因为是合作的项目,所以台里不好再坚持。就这样,赵忠祥没有在第一时间出现。
当时挑选主持人的活动在北京的大学生里进行,后来外国语学院的杨澜(微博)成为第一个女主持人,男主持人是著名的相声演员姜昆。
如果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开始是剧组奉献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民意调查,就是老百姓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为节目的形式无非是唱歌、跳舞、小品、相声什么的。演员你没有办法总换,因为演员要的就是人缘。这样一来就只能换主持人了,主持人换了。于是,赵忠祥和倪萍就被替换了下来。那年晚会的导演是赵安。他跟倪萍说,今年我没有用你跟老赵,是因为网上对你们的评价。大家都不希望你们今年再出来。所以今年的主持人我就换了别人。
那时候你经常能在电视预告里看到《正大综艺》的预告片。这些预告片都是最精彩的节目段落。这些段落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电视观众,人们期待着这个节目的开播。
节目开播之后确实有一段时间很红火,但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也在逐渐地失去着对节目本身的兴趣。也许是因为广告宣传与实际观看出入太大的原因吧,《正大综艺》的收视率逐渐下滑。姜昆和杨澜作为最早的节目主持人只能说保持了正大综艺的持续性。这个节目从刚开始的火爆到慢慢地开始流失观众,这种“鸡肋”让节目出现了一种尴尬局面。后来姜昆退出了,主持人就只剩下杨澜一个人了。节目组就重新找了一个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跟杨澜搭档继续这种一男一女的主持形式。
在这个时期又出现了方舒方卉姐妹主持的形式,当时却是一种很新鲜的形式。这两种方式交替着出现在《正大综艺》的节目里,但仍没有什么起色。
节目的灵魂是主持人,就像军队的灵魂人物是军队统帅一样,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对于节目来说,频繁更换主持人也应该是很忌讳的,但又没有办法,收视率的急剧下降让每一拨主持人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大综艺》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路口。节目组迫切需要选择新的主持人,转换新的主持风格。这是一个新的节目形式,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愿望。于是,再度寻找主持人就成了节目制作、播出的同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临危受命勉为其难
考虑到起用赵忠祥做《正大综艺》主持人的之时,正是节目岌岌可危之际。出于保住这个节目的目的,领导再一次找到了赵忠祥。
当时国际部的徐起跟赵忠祥说,《正大综艺》是咱们台里的一个新节目,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现在收视率很糟糕,所以领导希望你能出马,带着杨澜一起主持一段这个节目,现在只有请你出山,这是最后一招儿了,如果你也没弄好,我们就认了。
赵忠祥当时说,让我考虑一下吧。领导说好,等你尽快答复。
如果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开始是剧组奉献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民意调查,就是老百姓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为节目的形式无非是唱歌、跳舞、小品、相声什么的。演员你没有办法总换,因为演员要的就是人缘。这样一来就只能换主持人了,主持人换了。于是,赵忠祥和倪萍就被替换了下来。那年晚会的导演是赵安。他跟倪萍说,今年我没有用你跟老赵,是因为网上对你们的评价。大家都不希望你们今年再出来。所以今年的主持人我就换了别人。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边赵忠祥还没有考虑清楚,这边亲戚朋友的电话就追过来了,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口气像商量过一样。就是说赵忠祥,你不能接这个烂摊子。
有朋友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没有必要在意一个节目的得失。做不做这个节目对你的名气都没有什么影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人说,现在这个节目基本上已经不行了,关门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你现在去无疑是火中取栗。如果你把这节目主持砸了,别人会怎么说?人家会赖你,说你赵忠祥没有本事。在别人手里好好的节目,你一接手关门了,一世英名就全完了。所以,你别接了。当时国际部领导找到赵忠祥很诚恳地说:“我们最后一招压在您身上,您要是再接不住我们也没话可说了。”赵忠祥于是接了这个任务。当时赵忠祥说,我可以尝试一下,但我只能主持一段时间,有了合适的人选我就走。事情就这样定了。
赵忠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时《北京晚报》等各大媒体的评论都在劝告赵忠祥,没有一个看好赵忠祥上节目做主持的。赵忠祥的姐姐打来电话说,杨澜那个小姑娘嘴巴那么快,你现在年龄段跟她年龄段也不一样了。你的语感也迟钝了,你已经不年轻了啊。你跟她在一块儿,你连绿叶都当不了。
赵忠祥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输,在电视台里这么多年,越是难度大的节目,就越想尝试,他骨子里就有这样一种自信和倔强。他的成功也许就是因为这种自信、倔强和不服输的个性使然。
在赵忠祥接手《正大综艺》之前的三十多年电视生涯里,他还没有做砸过一台节目。我们回首中央电视台的播出历程就会很清晰地看到,赵忠祥做哪个节目,哪个节目就能火。这种努力得来的一帆风顺让赵忠祥始终都有一种常人无法拥有的自信和傲骨。那时候,领导选择赵忠祥,也是因为他的这种工作经历,更是因为赵忠祥的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和多年来严谨的工作风格才将这最后一宝押在他身上。
在1985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领域里,赵忠祥就逐渐有一种唯我独尊的地位和影响,他没有过失误的记录。虽然那时候各方面的难度大,条件艰苦,但压力越大,他就越振奋。他明确表示进入《正大综艺》的决定可以说是破釜沉舟。
人凭一句话,佛受一炷香。赵忠祥的身上充满了随意和率真。他有一些可以为他两肋插刀的朋友。赵忠祥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因为一句知心话就为别人两肋插刀的人呢?
赵忠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做周密的思考和计划。他接《正大综艺》的主持人这个活是为了挑战自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主任都把话说到那种份儿上了,赵忠祥无法说“不”。
就这样,赵忠祥走马上任。
如果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开始是剧组奉献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民意调查,就是老百姓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为节目的形式无非是唱歌、跳舞、小品、相声什么的。演员你没有办法总换,因为演员要的就是人缘。这样一来就只能换主持人了,主持人换了。于是,赵忠祥和倪萍就被替换了下来。那年晚会的导演是赵安。他跟倪萍说,今年我没有用你跟老赵,是因为网上对你们的评价。大家都不希望你们今年再出来。所以今年的主持人我就换了别人。
他开始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他浏览了大部分的节目形式,对于主持的风格有了了解。赵忠祥发现,对于这个节目,主持的定位是关键。好的定位可以盘活这个节目。
赵忠祥就跟杨澜商量,看这个节目应该做成一个什么形态的,今后的主持发展方向会往哪走。当时,《正大综艺》的主持是一种很热闹的风格。节目本身是一种很快的节奏,当时台湾来的编导也是这样要求的。但赵忠祥并不想这样,他有了自己的主张。
当时赵忠祥和杨澜的主持一次就录了几集,但是自己内心并不是非常有把握。他还注意到台湾来的那几个导演不是一般的不满意,是很不满意。
第一点是赵忠祥当时在49岁上接手这个栏目,他不愿像现在的年轻的娱乐主持人一样去跳跳蹦蹦地主持节目,像港台两地的主持人那样用插科打诨、出自己洋相的方式来取悦观众。因为赵忠祥不喜欢那种风格。用司马迁的话来讲就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赵忠祥一开始就想把这样一个综艺节目纳入自身的文化背景之中。因为节目讲的是世界真奇妙,讲的是各地的风情。那么主持人一定要把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带进节目中去。用自身的文化背景来塑造节目的整体风格,他要在这一档节目里,尽量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贯穿自己多年来的所知所学。但这一点赵忠祥当时没有办法跟杨澜仔细地去讲,当时也不允许他铺开去讲。他想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切入进去,然后逐渐地体现在各个方面。逐渐渗透——边做边审视,边主持边听各方反馈。
从这个观点出发,赵忠祥采取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就是赵忠祥放弃了要求主持时伶牙俐齿风风火火的氛围,采取了一种很安静的方式来主持。他想到了在《动物世界》中介绍过的树懒那是一种迄今为止逆向进化的生物——一切物种在加快新陈代谢,树懒正相反但也同样成功。
赵忠祥想要的就是一改往日的做法。他需要这个节目安静下来。既然是一种旅游节目,讲述国外的文化背景,那就必须要一种很安静的方式。因为安静有利于思考,思考是文化产生共鸣的前提。
有论者说,从某个角度上看,多年以来,电视文化形成了一种“白痴文化”,语言未免尖刻,但不通过脑子,看一遍就过去了的操作方式还是不少的。这种方式对于以文化为内容的节目来说是致命的,特别是在越来越快节奏的时代。心浮气躁的同时,让大家很难在一种热闹中静下心来,无法安静就无法思考。也许,这就是以旅游文化为内容的《正大综艺》面临收视下滑的主要原因。赵忠祥的以静制动最后拯救了这个节目。毕竟对于外界文化来说,旅游只是一种方式,走马观花也要静心品味。赵忠祥的主持定位正符合这样的需要。
如果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开始是剧组奉献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民意调查,就是老百姓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为节目的形式无非是唱歌、跳舞、小品、相声什么的。演员你没有办法总换,因为演员要的就是人缘。这样一来就只能换主持人了,主持人换了。于是,赵忠祥和倪萍就被替换了下来。那年晚会的导演是赵安。他跟倪萍说,今年我没有用你跟老赵,是因为网上对你们的评价。大家都不希望你们今年再出来。所以今年的主持人我就换了别人。
定位确定之后,赵忠祥就要再安静一点。所以他不允许自己在场上插科打诨,也不能容忍心浮气躁,或者一惊一乍地装腔作势,赵忠祥需要做成一个抒情的、很文化的一个节目。
因为当时是请赵忠祥出马,他就有一个要求:我就按我说的风格来主持。
当时的创作环境对赵忠祥的发挥十分有利,大家都给了他一个自主发挥的创作前提。虽然赵忠祥没有明说,但他心里确实是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心态来做这个事情的。领导相信他能振兴这个节目,让他来力挽狂澜、火中取栗,也深知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时这已经成为一种默契。赵忠祥可以放手去做节目。没有人指挥应该怎么做,也没有人去教导他应该怎么做,更没有人要去给赵忠祥一个框架。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