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赤峰1月10日电 (记者 屈广臣 范树清) 1月9日清早,翁牛特旗梧桐花镇下井村于华开车拉着铡草机,去给邻村的农民管林家铡草,按小时挣钱。往年,朔风凛冽的寒冬正是北方农民的农闲时节。如今在赤峰市农村,以小运销、小加工、小种养等为主的“机不闲、人不闲、院不闲、棚不闲”的“农闲经济”正开展得红红火火,已成为当地农民冬季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敖汉旗长胜镇农民张才,利用农用车从事运销服务,一个冬季就赚了2万多元。像张才这样的运销经纪人还有很多,另一部分农民则成为企业、商铺及餐饮服务场所的“短工”。据初步统计,打短工一年下来,人均可增收3000元左右。
松山区穆家营镇张林家秋季栽植的大棚草莓即将上市。据张林介绍,一棚草莓可赚3万多元。据统计,赤峰市像张林这样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农民目前已达2万余户,每户年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在宁城县汐子镇农民路泉家,老路正和老伴儿在自家院内面积1亩多的大棚里忙碌,这一亩多的大棚一冬就能收入2万多元。近年来,赤峰市积极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庭院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使小小的庭院真正成为农民创收的“小银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