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习近平外交宣示强势不强硬

来源: 新华国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印度雷迪夫网站1月29日报道】题:习近平说:中国不会伤害邻国

为缓和外界对中国迅速崛起日益加深的担忧,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昨天说,中国不会伤害邻国,中国的发展也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

习近平在当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后的首次外交政策讲话中说:“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他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习近平是在中国与其部分邻国因边界争端而紧张关系加剧之际说出这番话的。中国目前与日本和大部分东南亚邻国陷入了海上边界争端,另一方面,中国正试图通过维持边境争议地区和平的一系列双边倡议来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中国也对美国以将超过半数军事资产部署至亚太的方式重返该地区表示担心。

在讲话中,习近平试图打消外界认为中国会以侵略政策来维护自己的主权要求的疑虑。他说:“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他表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拉美社北京1月29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表示,中国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习近平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上述讲话的。他强调,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政府要保障人民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30日报道】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誓言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的言论是在北京与东京的关系因东海岛屿争端持续紧张之际发表的。他说这番话时也正值日本鹰派首相安倍晋三呼吁召开双边峰会和前首相村山富市继续在中国访问之际。

为缓和紧张关系,中国和日本都加大了外交活动的力度。在表明北京不愿与东京发生武装冲突的讲话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高官昨天说,中国决不会主动挑起海上冲突。

决不拿核心利益做交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30日报道】题:习外交政策讲话强调国家核心利益

习近平在上任后首次公开发表的外交政策讲话中说,中国永远不会用其所认为的领土和安全等“核心”利益做交易。自习近平上任以来,中国与日本以及其他亚洲邻国因海事主权争端导致关系不断紧张。

在对中共中央政治局20多名委员的讲话中,习近平列出了一些可能影响中国外交的原则,包括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承诺,以及对某些要求中国做出让步的警告。

信息的关键是习近平所说的“国家核心利益”,这个被他和其他高官广泛使用的笼统说法指的是对他们来说不可协商的安全和主权利益,包括最终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

习近平说:“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习近平没提到中日对东海岛屿的争议,也没提到其他具体的外交政策问题。但他的话也许会增强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外对于他更坚决地推动领土主权主张的焦虑。

“是的,说我们不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是更强硬的政策,”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说,习近平的讲话没越出现行中国政策的界限,“这些都是基本原则,只是被更明确地表述出来。中国会更坚决地保卫其利益。如今中国的实力更加强大,国内也更关注外交政策,所以用了坚决保护的说法”。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30日报道】题:习近平发表强硬外交政策讲话

习近平在首次公开发表的外交政策讲话中表示,中国决不在其所认为的“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上妥协。

习近平的语调明显更为尖锐。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政策立场在理论上恪守“和平发展”口号。而通过添加有关权益和核心利益的表述,习近平似乎在暗示,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强硬的姿态。

如果习近平确实有意采取更强硬的外交政策,那将令亚太很多国家非常担心,尤其是日本、越南和菲律宾这些与中国发生领土纠纷的国家。

“这个讲话似乎主要针对国内,在政治上得到一些容易得到的分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专家斯科特·肯尼迪表示,“我们只能等待以习近平为首的新领导层拿出实质性政策,但我并不预期中国将急剧转向民族主义,因为中国经济仍高度依赖于美国及西方。”

自去年11月上任以来,习近平的一系列言行似乎主要意在提高自己的支持率。比如高调指示反腐败和反对奢侈的公务支出、承诺推进经济改革,并下令解放军增强战斗力,准备好为保卫国家而打仗。

刚柔并济展外交新风格

【台湾《联合报》1月30日文章】题:昭告世界和平与利益都不放弃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首先是再次向世界昭告,大陆的发展是和平方式,不称霸、不做帝国,是种想让国内人民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发展模式。正因如此,外界不必担忧中国发展后会成为兴风作浪、穷兵黩武的霸权。

至于捍卫正当权益、国家核心利益的话语,因和平发展易造成西线无战事、捋中国虎须也没关系的误解,故习再次明白敬告有所图谋的相关国家,特别是与大陆有领土与领海主权纠纷的周边国家,日后该有所作为,将依法据理绝不隐忍。

大陆国家领导人再三宣示永不称霸,然世界各国依旧用异样眼光、狐疑心态看待中国。毕竟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迄今, “超级巨大”的未来中国将是首例,面对外界再三怀疑,大陆也只能不断解释。这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宿命。

【《香港经济日报》1月30日文章】题:强势不强硬 习近平外交策略

本周一,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集体学习,更重要的是总书记习近平借此对今后外交工作纲领定调。

总括其谈话内容,习近平的外交策略可算强势不强硬,既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性,但却非咄咄逼人的强硬,提出中国在国际事务的最新定位:“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为何在习李新政开局之初,习近平如此重视对中国外交策略的定调呢?国际形势的确愈来愈复杂,尤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主权争议有加剧之势,而不少国家的领导人更替,也为中国处理外交事务增添变数。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中国和平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当然,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的前提是必须捍卫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处理钓鱼岛争议,可算习近平强势不强硬外交策略的体现。在日本将钓鱼岛所谓国有化之后,中国摆出强硬姿态,包括派出公务船前往钓鱼岛执行公务,借此宣示主权。不过在强势之下,中国仍能维持一定灵活性,如上周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魁,并接受安倍晋三的亲笔信。

习近平此举,一方面显中国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变,但也同时告诫日方应以实际行动与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责任编辑:刘元迪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