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蓝天总算出现在了北京2月1日的早晨。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1月,北京仅有5天逃脱了灰霾的魔爪。
根据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的数据,1月30日,全国有143万平方公里受到灰霾的侵袭。
多年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绘制中国污染地图,以便公众能更好地对身边的污染企业进行监督。而这一次,他却发现,卫星遥感数据勾画出的灰霾天范围与我国重化工产业的布局高度重合。
京津冀地区是整个1月份灰霾天的重灾区。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这一地区每年的粗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5。支撑这个“骄人”数据的,还有大量的煤炭燃烧,大量污染的排放。
再看长三角地区,近年来的灰霾天也在不断增加,而在马军的中国污染地图上,过去10年,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正由“轻”变“重”。
马军的这一发现在业界已是共识。2012年年底,国务院批准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旨在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空气污染较重的地区出重拳治理。据介绍,这些地区污染排放高度集中,单位面积污染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3.6倍。
规划中,空气质量需要重点整治的地区已占到国土面积的14%,基本也与这次大面积灰霾天的范围一致。
这些地区的经济总量、煤炭消费量分别占全国的71%、52%。相对应的是,这占国土面积14%的地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8%、51%。按照2011年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重点区域内82%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北京代表处的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给出了更详细的数据:北京煤炭的消费量达2000万吨,天津是7000万吨,而河北是3亿吨,山东是4亿吨……整个华北地区每年要烧掉10亿吨煤。
国土面积跟中国相当的美国,全国的煤炭消费量也只有11亿吨。我国有这样庞大的煤炭消费量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灰霾天驱之不去。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看来,面对一个月只有5天看得见蓝天的现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必须提速。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说,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已经提出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构想,有可能率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山东城市群积极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通过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倒逼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姜克隽认为,煤炭消费的总量控制对改善灰霾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为例,灰霾天气成因中,燃煤贡献占1/4,机动车占1/4,油烟不到1/4,有机物挥发物和扬尘等占了1/4。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相当于对1/4的燃煤污染开刀。
最新的消息是,1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2015年要将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有评论认为,这是国家给能源消费划出了消费红线,今后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要被严格控制。再往下传导的效应是,高能耗的重化工产业也将遭遇能源瓶颈。
如何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戴彦德给出的建议是,首先,中央要给出能源结构调整的时间表。尤其要明确,在能源结构中不能再“一煤独大”,要实现煤炭、油气、核能和清洁能源各占1/3,三分天下的比例。其次,要对现有产业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效,减少排放。
在马军看来,当务之急是,频频受灰霾天侵袭的这些地区,应该紧急核算出自己区域内的纳污容量,以此来评价未来还能不能再上重化工类的项目。比如,华北地区,煤炭消费量已经高达10亿吨,究竟还有没有环境容量再容纳新的钢铁、水泥项目?再有,鉴于空气污染的区域特征,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在审批新的重化工项目时,应该从整个区域的环境来考虑。
近年来,重化工产业如脱缰野马般的发展,原因在于,一个重化工项目能拉动的GDP效果明显。杨富强则希望,地方官员要换个思路想问题,一个钢铁厂,短期内可能会给GDP的增速添加砝码,但是从长远看,如果环境严重污染,为了应对灰霾,汽车要停驶,工厂要停工,甚至社会还要支付高昂的医疗成本。总体来看,为环境埋单的费用要远远高于几个重化工项目拉动的GDP。
周宏春说,过去我们认为的现代化就是满街跑汽车,大型工厂烟囱林立,时至今日,当我们连清洁的空气都呼吸不了时,必须重新思考什么是现代化。 (刘世昕 宁迪)
责任编辑:冰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