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很多中国人记住了这个数字:4%——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宣布,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了4%。
曾让几任教育部长纠结的4%实现了,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4%是怎么算出来的?记者注意到,包括很多大学校长在内,很多人都还没弄清这个问题。
对此,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详细算了一笔账。
尽管只有4%,教育支出已是我国财政中的第一大支出。2012年,4%等于21994亿元。过去5年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累计为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
“4%不是‘算’出来的”,赵路说,“这是实打实真金白银安排出来的。”
据他介绍,政府的财政预算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公共财政预算,通过税收收入形成,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主要是一些具有列收列支项目的专项收入,三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包含了国有企业除税收外还要上缴的一部分利润,四是从2013年开始,正式列入预算报告的社保基金预算。
他说,财政性教育经费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支持,占到96.5%左右。第二部分是从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的,约占3%,分为两部分,一是地方教育附加,二是土地出让收益里计征的用于教育的基金。第三部分是一个每年都在萎缩的部分,约占0.5%。主要是高校校办企业返还给学校的部分利润,以及国有企业办学的投入。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告诉记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企业多、土地出让金也高,地方财政实力雄厚,而偏远地区则需要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平衡。
赵路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5级财政都要编制年度预算,要实现4%,就要提前在预算编制时安排出教育经费。2010年,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要到2012年实现4%的目标。
“简单算账很简单,GDP的4%一算就出来了,是小学生的题。”赵路形容,但是,制定方案实现这一目标就比较复杂。他透露,财政部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方案的制定,其中要考虑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各地GDP增速、物价变动、财政支出结构等情况。
据赵路介绍,首先需要事先测算2012年的GDP增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GDP增幅,有3次核定过程,譬如2012年的GDP数字,最迟要到2013年底甚至2014年初才能确定。而财政部在2010年制定教育投入方案时,就要预计2012年GDP数字,哪怕GDP差0.1个百分点,教育经费就能差几百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GDP是按照不变价计算的,不考虑物价因素,而财政收入是考虑现价因素。也就是说,2010年时就要预测两年后的消费价格指数,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预测与实际物价很难“对准”。赵路说,测算完2012年财政收入数字后,还要判定各项开支在财政支出总盘子中的位置,来妥善安排好教育经费。他说,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三农、环境保护等,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除了党政机关“三公”经费外,“全部都是重点保障的刚性支出”。
他表示,测算完所需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的大概数字后,还要“往回倒算”,算出2011年的任务目标是多少、2012年又是多少。而这笔钱在5级财政中怎样筹措,各省市还要往下排到县和乡镇。全部算完以后,最后形成能够编制预算的方案。
随后,各级财政基本要按照这个框架思路来筹措经费,“都是真金白银”。
为了达到4%,财政投入的力度有多大?赵路举例说,2000年的教育投入为2500多亿,占GDP的2.58%,没有实现原定4%的目标。而2012年比2000年净增了近2万亿元。2012年与教育规划颁布的2010年相比,也净增了7350多亿元。“一年的增量经费相当于十年前全部的经费。”
尽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已经达到2.2亿元,但赵路认为,正如我国虽是第二大经济体,一按人均就靠后,教育投入按人均计算也是如此,“我们发展中大国的位置没有变”。
他说,在财政“蛋糕”中,各行各业的投入能切多大,反映了一国政府对某个行业的投入努力程度。4%,在国际上简单对比来看,并不高,甚至还是偏低的。但国际上还有一个指标,就是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根据对几十个国家的分析来判断,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之间,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如果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低,教育经费的比例也不会高。
据赵路介绍,我国1993年提出4%目标时,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占12.3%,到了2000年也只占到13.5%。在当时如果要实现4%,意味着要把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教育,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在1998年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之前,我国财政对经营性领域、建设性领域还有支持,1998年之后,财政投入更多用于公共事业,情况才有好转。
他指出,其他国家大概在财政收入占到GDP的30%以上之后,教育性经费才能达到4%,而我国最近几年财政收入才升至GDP的20%以上,这在国际上是个偏低的比重。2011年,我国的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达到了16.3%。目前,教育支出已经是财政支出中的第一大项,占比仅低于美国。
从4%的目标提出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起伏,很多人由此担心,4%实现之后,会否出现反复?对此,赵路表示,教育已是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公共财政安排教育的预算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放在优先保障、重点支持的位置,这个方针不会变。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总体还会增加,“比财政收入增幅要高”。
接下来,就是钱怎么花好的问题了。赵路说,怎么用这些钱办好教育,花出应有的效益来,“这是最难的事情”。(张国 原春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