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财经故事 > 正文

李书福:“校企模式”促进吉利与国内外巨头竞争(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这个模式确实挑战了学生们对未来的憧憬。

正在学院的实训基地学习如何安装轮胎的汽车工程系学生小张对记者表示,在湘潭读书感觉和想象的不一样,这里什么玩的东西都没有。“我没有其他大专学校的同学生活潇洒,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多的实验和实习。”小张告诉记者。

“为什么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出去后不适应社会,是因为他把外面想象成美好的世界,他没有职业的感觉,他不知道工作还需要重复做这么一点事情。”袁礼斌表示,“2012年招的500名学生也将被安排下去实习,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学生,日后应该会成为我们的主力。”

安排学生到基地工厂实习,而且是在工厂生产旺季的时间段,这就需要学校、工厂、学生以及课程安排都提前协调好。

毕竟企业运行和学校运行规律非常不同。企业的运行是跟着市场走,它的订单会随着市场变化,工人加班或者休息也是随着订单而调整的;但是学校的课程不能随意变动,要长期稳定、保持教学秩序。

“以前学校和企业很难合作,经常发生冲突。我们现在沟通多了,先找出企业一年左右的淡旺季规律,然后再根据淡旺季规律来做教学计划。学校是培养人的,企业是为了盈利、产生效益,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大量的沟通和联动,把两个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校企联动的效果。”袁礼斌表示。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认为,现在有那么多职业院校,技能人才依然缺口很大,企业还不得不另起炉灶自己办学,关键是大多数技校实训不足,校企合作层次不高。

技能人才的缺乏以及校企合作不深入,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乃至中国制造的瓶颈。在这方面,其实可以参考德国的例子。德国企业在技术和制造领域都有长期的积累,这与德国完善的技术工人培育体系有密切关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历史悠久。“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其实质是企业和学校通力合作。整个教学培养和企业培训计划由国家和行业统一制定标准进行规范,通常情况下,学生一周里两天在学校学习,三天在企业实习。

“双元制”体现在学生身上,则是“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

这也是袁礼斌下一步的打算。但是考虑到中国教育理念里重文凭、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他需要慢慢推进。目前,吉利集团已经对湘潭的学校一期工程投资了3亿元,未来投资将追加到20亿元。“等到学校门口的大路建成后,我们会开始大批量招收学生。”袁礼斌告诉记者。

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将湘潭的学校办成百年老店,未来工厂的技工和工程师都将在这里集中培养。“我们对教育的投入国家没有给一分钱,地也是花钱买的,没有人送,只是略便宜。另外,国家搞的职业教育有财政补助,吉利搞的职业教育一分钱补助也没有,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从长远来讲这是动力,这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他说。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