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有个“袁隆平”——记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马维军
文/张君 常胜军
“回看当时,并不是我的水平有多高,而是别人都畏难不前时,我坚持下去了。”——马维军
“水稻三系有袁隆平,棉花三系有马维军”。邯郸的马维军怎么与中科院院士联系起来了呢?
翻开邯郸市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棉杂优研究室主任马维军的档案,这位和棉花打了25年交道的邯郸农人,成功攻克棉花三系应用研究的世界难题,育成了邯杂98—1、邯杂429等抗虫三系杂交棉新品种,对棉花产业的贡献难以用数字来比拟,同行称他为“邯郸袁隆平”,也是严肃认真的。
棉花三系应用研究,和水稻三系一样,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文献资料显示,美国科学家研究了60余年、我国科学家研究了30余年,一直未能攻克这一技术难关。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选育出哈克尼西棉胞质雄性不育系,但仅配套不丰产,经过14年研究只得放弃。此后,培育高产量的三系杂交棉种上升为世界性难题。当时国内许多专家断言:“棉花三系应用搞不成”。
1988年,大学毕业进入农科院的马维军,偏偏选中了棉花三系应用。进入课题组后,他敏锐地发现,恢复系产量太低,和当时其它棉花品种相比仅达到59%。
农村有句俗谚:“好爹好娘有好娃”。他坚信,棉花育种讲究遗传,提高恢复系的丰产性是这一研究课题的关键,一定得试一试。
1991年,马维军大胆地提出选育高产恢复系的方法,遭到业内专家的强烈反对:恢复性基因容易丢失,此研究没有价值。在一片反对声中,年轻的马维军独自坚持了下来,历经20余年艰辛攻关,独创了“恢复系有性杂交育性跟踪选育技术”,成功培育出国内独有的高配合力恢复系,主持育成了目前我国仅有的5个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种,填补了我国棉花抗虫三系杂交种的空白。
“回看当时,并不是我的水平有多高,而是别人都畏难不前时,我坚持下去了,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马维军说,主持选育的邯杂98—1、邯杂429等抗虫三系杂交棉新品种,使我国棉花每亩增产20%以上。
棉花是雌雄同花作物,整个开花期一株棉花开80到120朵花,人工做杂交制种,需要一朵朵花去雄、标记、授粉,不仅费工费时,杂交种质量难以保证,制种成本相当昂贵。据悉,棉花三系是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种用于大田生产,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保持不育性。其中,不育系无雄性花粉,可直接授粉,省去了繁琐的人工去雄环节,降低了杂交棉制种成本。
在市农科院试验田里,马维军正在进行棉花三系昆虫传粉的制种研究。如果能够成功,可以替代三系杂交育种过程中的人工授粉环节,制种成本将更低。对农民意味着,常规种的价格,杂交棉的产量。
随着马维军抗虫三系杂交棉的育成,国内多家单位再次启动该项目的研究。马维军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和“863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他用心血育成的三系杂交种,被同行捧为“国宝”。
马维军的科研课题,引领着我国棉花三系应用研究的发展。他的档案记载着: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等7项大奖,申请国家专利2项。2012年,被评定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