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口蔬菜博展会上,人们在观看品尝通过现代农业灌溉技术生产的有机蔬菜。
本报记者 雷汉发摄
通过大田膜下滴灌栽种大田蔬菜,每亩用水仅120立方米,能节约用水400立方米。 本报记者 雷汉发摄
大暑时节,全国气温持续走高。然而,河北张家口的坝上地区则仿佛正处于浓浓的春日中,在沽源县闪电河乡一望无际的蔬菜大田中,众多乡亲们正在抢收西兰花。
从河南安阳到此种菜的青年肖培申,从菜地中伸起腰来对记者说:“我承包了100亩种菜,用了政府免费推广的膜下滴灌技术,今年的菜价不错,估计纯挣50万元没问题。”
肖培申通过节水农业增收的故事,仅仅是张家口坝上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目前,该区域已经实施高效节水技术的总面积已经达到60多万亩,不仅地下水年采取量减少近5000万立方米,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良性循环,还给农民带来了5.6亿元的增收效益。
水资源告急
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水浇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地下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张家口坝上地区生态警钟频频敲响,首先是过去美丽如镜的高原湖泊安固里淖出现全面干涸,紧接着是长年流水不断的滦河源头出现季节性断流,接下来是土地沙化,树木枯萎。
曾在水利部农田水利司任职的张家口市委书记王晓东亲自带队深入坝上进行多次深度调研,终于搞清了原因。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本就水资源严重匮乏,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实现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但为了农民增收,大面积推广了无污染、无公害、可错季的绿色蔬菜种植,而蔬菜是高耗水产品,在传统模式种植下的蔬菜更是高出其他品种好几倍,坝上蔬菜用水占到了农业用水的90%以上。
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水浇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坝上地区地下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年地下水开采总量达到了2.2亿立方米,超采5000万立方米左右。地下水的不断超采,引发了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枯、河道断流、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张北县水务局局长乔河说:“根据近5年的监测,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30厘米,中东部蔬菜种植区水位下降幅度1.5米。”
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坝上地区110多万农牧民将失去基本生存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到北京的生态安全。用王晓东书记的话说:“保护好和科学利用好坝上水资源,在坝上地区全面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鉴于这样的认识,张家口对坝上地区高效节水灌溉确定了“稳、减、增”的三大目标,即:稳定水浇地面积,灌溉面积一亩不扩大,新打机井一律不批准;减少地下水开采,减少灌溉用水,超采的地下水全部返回去;增加农民收入,让坝上地区农民生活水平超过全市农民人均水平。
围绕这一目标,依据地下水承载能力,张家口市规划到2015年,坝上地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8万亩,实现坝上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形成13个万亩规模化示范片和114个千亩精品化示范片,使坝上地区地下水的取水总量由2.2亿立方米减少到1.7亿立方米以内,实现区域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为坝上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并率先打造成国内管理最严格、技术最先进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和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综合示范区。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