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安徽日报:“全能政府”不可能是高效政府

来源: 安徽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提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这正是新一届政府持续简政放权,打造高效责任政府的逻辑必然。

某种意义上说,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是政府逐渐明确自身定位、厘清权力边界,从无所不包、无所不统走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历程。权力之手从微观生产经营领域的退出,收获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和长足进步。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养老、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现象十分明显。如何更好地承担公共服务职责,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果走大包大揽的老路子,势必会陷入低效、不堪重负的困境。实践已经证明,政府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结果却可能是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当政府包办分配,代替个人决定其职业选择和工作岗位时,个体实现自我的创造力会被压抑;当政府包办经营,代替市场主体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时,带来的是供求关系的扭曲和生产效率的低下。十几亿国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总量庞大,且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倘若政府一切包办,不知需要设立多少事业单位,不知又要面临怎样复杂的管理难题。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杠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现实选择。近年来社会力量不断成长,一些领域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已经具备承担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能力。政府放手,从公共服务产品直接提供者的角色中逐步退出,将有限力量集中于监管所购买的公共服务质量上,既有利于形成竞争性的公共服务产品提供机制,也有利于管办分离、强化监管效力。

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交给市场和社会,集中力量管好该管的事,需要政府切实转变职能,为社会组织营造良好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向市场放权使各类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社会领域的放权也应及时跟上,才能避免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手硬、一手软”。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中央和我省均在放宽登记门槛、制定扶持政策等方面,向社会组织释放诸多利好。政府有意识地培育“帮手”的努力,必将激发出社会组织的巨大活力,使其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中国的发展路径和现实条件,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统筹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诸多难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驾驭波澜壮阔而又纷繁复杂的局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切不可因为政府财力的增长、技术手段的进步,而产生无所不能的幻想。历史一再证明,任何力量一旦过度膨胀,都将陷入虚弱和混乱。只有冷静、审慎地运用自身力量,充分调动市场、社会各方积极性的政府,才是真正能履行好应有职责的高效政府。(汪国梁)




责任编辑:小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