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借“清凉山西”提升晋善晋美品牌

来源: 三晋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盛邀全国驴友游历清凉山西》追踪

中国旅游研究院有关数据显示,全国“避暑游”潜在规模超过3亿人,产业价值可达五六千亿元。在令人眼热的避暑产业中,山西该如何打造清凉避暑这一旅游品牌?

13日,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接受了本报采访——

山西省有条件发展“避暑集群”

避暑旅游开发,为避暑城市和景区,创造了一种以气候资源开发带动旅游发展的全新模式。

“其实,避暑旅游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产品不断丰富,现在已基本定义为‘上山、下海、看草原’几大系列。”业内人士马涛表示,我省旅游业一直在跟随“避暑”这个潮流,对于青海、大连、三亚、内蒙古等旅游目的地来说,山西都是非常重要的客源地。“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做‘避暑’这篇文章,但却忽视了为自己的资源做宣传。”

中国旅游研究院有关专家指出,避暑气候资源已经成为稀缺性的战略资源,夏季去哪儿避暑,是摆在旅游者面前的一个难题。避暑旅游不同于避寒旅游,其市场需求总量、需求人群范围远比避寒旅游大得多。相对于避寒旅游而言,避暑气候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而避寒气候资源则比较稀缺,以海滨为主,主要集中在海南、北海等我国的热带及亚热带部分地区。

该院发布的《旅游发展报告》认为,学生与教师群体、老年人群体及“火炉城市”居民是三大避暑主体市场,避暑旅游市场潜在规模至少超过3亿人,预计今年避暑旅游市场需求为5000亿元—6000亿元。

避暑旅游是个潜力巨大的产业,业内人士表示,山西完全有条件打造“避暑胜地”,发展避暑集群,他们提出了几条参考主题线路:

——以文化景区为主题,山西可以打造以五台山为核心的文化避暑度假区,囊括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等。

——以吕梁风光为主题,组成以庞泉沟、北武当山、碛口古镇为重点,以苍儿会、杏花村、卦山、玄中寺、安国寺等为补充的旅游线路。

——以黄河文明为主题,老牛湾、碛口古镇、壶口瀑布、鹳雀楼为重点,娘娘滩、万家寨、西口古渡、黄河大禹渡、黄河古栈道等为补充,将重点景区组合成旅游线路。

——以太行山水为主题,囊括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皇城相府、太行水乡、天脊山、珏山、蟒河、红石公园等景区,组合成旅游线路。

“避暑胜地”需深挖文化

“一个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对一座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各地都在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策划、旅游形象营销等方面下功夫,并配套举办了一系列旅游节会,希望以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增强城市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我们山西的‘晋善晋美’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是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接待人数,保持了连续增长,还被评为全国十佳旅游口号。”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说,对于媒体说的“清凉山西”“避暑之都”,似乎鲜有城市以此为旅游定位,“但我们不妨一试”。

记者注意到,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其《旅游发展报告》中也建议,“启动全国暑期旅游发展规划,引导避暑成为国民旅游消费的集中消费期”。面对避暑经济新的发展机遇期,山西理应及时总结经验,顺势而为,推动旅游升级。

“避暑,游客追求的不仅仅是凉,而是游;旅客也不仅仅是对自然条件、旅游景点提出要求,而是对文化的追求与向往。”冯建平说,山西要打造“避暑胜地”,需要在城市文化内涵的建构与传播上下功夫,以提升影响力和号召力。

目前,国家强调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可以预见,未来10到20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旅游的发展将真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各地应该借力各地优势,包括山西‘晋善晋美’、避暑经济,实现第二次跨越升级。”冯建平说,在如今的信息时代,面对大众旅游时代的新特点,避暑之地要实现向综合旅游城市迈进,就必须以文化为底蕴,围绕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创新方式方法,基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确立优势,这样,城市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才上得去。“很多人都知道‘晋善晋美’这个美誉,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山西是避暑胜地这一事实。”省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气候优势、地理优势依旧是山西旅游重要的力量,山西应该充分利用避暑旅游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要让大家都知道,‘晋善晋美’的美,还有大山、大森林、大氧吧,在夏天是何等凉爽和精彩,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山西避暑休闲、观光旅游。”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