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9日上午消息,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一在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的署名文章。文章写道,有关美联储结束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言论给亚洲地区的股市和汇市带来打击,让市场担忧亚洲将面临一场类似上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但亚洲各国将不会看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
李克强写道,“我认为,亚洲各国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了教训,大大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李克强写道,“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外汇储备水平普遍提高,有关货币互换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和各种双边金融安排为应对复杂局面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中国对此有信心。”
在上周于俄罗斯举行的20国集团会议上,发达国家央行退出所谓量化宽松政策的举措和由此引发的大量资金撤离新兴经济体的局面是会议的重要讨论话题。
在峰会前夕,印度、印尼和韩国都对美国改变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提出警告。中国也在峰会开幕日加入讨论,表示希望美国“关注”其国内经济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巴西、土耳其、泰国和马来西亚也在最近几周经历货币大跌,这让市场把最近的情形和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相联系,当时,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一落千丈,引发市场崩溃。
中国实行严格的资本账户管制,且人民币紧紧盯住一篮子货币,因此中国这次没有受到邻国市场动荡的直接影响。
澳新银行(ANZ)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动荡,特别是印度和印尼,让人民币成为稳定中心。”
中国在过去10个季度中有9个季度出现经济放缓,今年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7.5%,令人失望,但中国经济在过去两个月显示出提速的迹象,这一部分是由于欧洲和美国等关键出口市场显示出更积极的前景。
周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长7.2%,高于7月份5.1%的同比增幅。
中国8月进口同比增长7%,低于7月份10.9%的同比增幅。
本周二将出炉有关投资和工厂产出的数据,中国官方和独立调查的PMI数据都显示,中国工厂活动在经历今年早些时候的持续疲软后于上个月强劲反弹。
李克强总理写道,“有观察人士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是否会最终导致大幅下滑,甚至“硬着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是否会因各种复杂的社会难题而脱轨?我的回答是:中国将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中国将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陶梦萦)
李克强总理的文章全文如下:
2013年9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全文如下: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5年后的今天,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恢复过程中,新的挑战出现在各国面前。本周即将在中国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人们期待从这里获得中国政府的信号,感受正处于转型关键阶段的中国经济的力量。
有观察人士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是否会最终导致大幅下滑,甚至“硬着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是否会因各种复杂的社会难题而脱轨?我的回答是:中国将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中国将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新一届政府今年3月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把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作为施政目标。中国已经不可能沿袭高消耗、高投入的老旧模式,而是必须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深化改革仍是持久动力。我们已经并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推进结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分给社会,政府该管的管好。
我们将继续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创新”,我理解,这指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坚持改革就是创新。
加快开放是助推器。我们将继续支持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推动与相关国家签署双边自贸协议,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的公平和法制环境。我们将积极探索扩大开放的新办法,在上海设立自贸区实验区就是一个重要的尝试。
扩大内需是主攻方向。中国的一大优势是拥有追求美好生活并且愿意为之辛勤工作的13亿人民,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我们要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包括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例如扩展宽带和4G牌照等。
在关注消费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合理的投资力度,重点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中西部铁路项目和市政设施建设等。
城镇化为长期扩大内需提供巨大潜力。未来十多年,中国将有上亿人口融入城市,这是极为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变化过程,需要新的协同发展政策。虽然有许多困难,但这将成为我们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
服务业是新支撑点。作为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服务业为经济转型缓解压力。政府将大力改进公共服务。今年我们对众多小微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服务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中国政府明确了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防止过度波动。明确“下限”是要稳增长、保就业,GDP从以前的两位数增长到2011年的9.3%和2012年的7.7%,再平稳过渡到今年的7.5%左右,既是经济规律的趋势,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明确“上限”是要防通胀,今年CPI涨幅3.5%左右。使经济运行保持在这一合理区间,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可以给市场和社会一个稳定的预期。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5%的调查失业率和2.4%的通胀率,均处于合理、可控范围。
世界经济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对一些发达国家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导致大量资金回流发达市场,触发亚洲地区多国股市、汇市大幅波动,甚至有观察人士担心亚洲金融动荡重演。我认为,亚洲各国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了教训,大大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外汇储备水平普遍提高,有关货币互换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和各种双边金融安排为应对复杂局面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中国对此有信心。
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的诸多任务和挑战,随着中国国力上升,将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与自身条件相符的责任和义务,与各国一道,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我期待着,世界经济终将柳暗花明,再度繁荣。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