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财经网讯(记者贺一鸣):坐落于石家庄市的华北制药第一生活区员工宿舍,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之一。156个项目,河北占了7个,其中石家庄有两个,一个是石家庄棉纺二厂,另一个就是华北制药厂。当时华北制药厂是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由抗生素厂、淀粉厂和药用玻璃厂组成,其中前两个项都是苏联援建工程。如今正在拆除的居民楼,正是当时的附属工程。这批居民楼共有16栋,包括男单身宿舍、女单身宿舍和专家楼,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高楼,也是石家庄解放后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居民楼。
近日,环渤海财经网记者发现,在石家庄长安区华药医院的东北侧,一片普通的旧房、危房拆迁项目,却引起网友、市民格外关注。原来,在这批拆迁项目中,有几栋居民楼就是“一五”期间苏联援华时建造的,可以说是石家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居民楼,不少市民觉得拆掉有些可惜。有市民呼吁,每个时代都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如何让人们了解这个城市,不能单靠文字,还应该有相应的建筑、风景等来直观感受,建议对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也能尽快提上日程。
“这座‘老楼’最终还是没有保住,最近就要离我们而去,有要留念的抓紧吧,苏联援助的石家庄第一批建筑,即将成为废墟。”有不少华药的老职工惋惜地念叨着。
日前,环渤海财经网记者来到石家庄长安区华药医院后身的老宿舍楼前,只见临着宿舍小区里的小马路旁,一排房屋墙体上都已写上大大的“拆”字,除个别小商铺仍坚持营业外,其余均已人去楼空,小区内部,拆迁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正在拆除的居民楼多为三四层小楼,青瓦尖顶,楼顶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一米高的烟囱。与普通老旧小区不同的是,这一排楼房,每个单元门口都有一个白色房檐,房檐角上还有精美的雕花。“这都是苏联‘老大哥’建的房子,如今在石家庄像这种风格的建筑几乎没有了,快点拍几张照片吧,再过几天想拍也拍不到了。”在小区内转悠的王大妈指着房子对环渤海财经网记者说,这些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跟随工厂一起修建的,虽然有近60年的历史,但一点都不破,若不是管道老化太严重,“再住十年八年也没问题”。“那时建的房子多漂亮,不仅房檐上有雕花,楼体外墙也都有好多装饰,看着又洋气又精致。更重要的是,这些房子非常结实,仅墙壁就比新建的就厚三分之一,房顶高,窗户大,住在里面非常敞亮。”刘大妈告诉记者,知道这里要拆迁,最近好多人都跑过来拍照留念。
据环渤海财经网记者了解,由于房屋已经到了拆迁阶段,原本住在华北制药宿舍的居民都已搬离,刘大妈虽然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但对于房屋当年修建的历史背景也不了解。几经周折,环渤海财经网记者终于找到华药的一位退休老员工——— 董玉翔。董1970年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当年的华北制药厂工作。虽然没有亲眼见证这批建筑的兴建过程,但当时负责新闻宣传的她曾仔细研究过当时的厂址和老居民楼的图纸规划。
据董玉翔介绍,这批居民楼共有16栋,包括男单身宿舍、女单身宿舍和专家楼,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高楼,也是解放后石家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居民楼。
“单身宿舍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筒子楼’,一条大长廊,一个一个小单间,公用厕所、公用卫生间,当时大家住在里面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董玉翔指着在拆楼房中一栋构造明显精致于其他小楼的建筑说,那栋男单身宿舍就是“筒子楼”构造,拆迁前居住在里面的仍是厂里的未婚青年。“苏联专家撤离后,专家楼就开始让员工居住了。专家楼比宿舍楼的环境要好很多,房间格局就和咱们现在的单元房一样,独立卫生间、独立厨房,每家还有一个小阳台。”董玉翔坦言,与现在的住房相比,这些老房子确实落伍不少,但对当时的他们来说,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确实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谈起将要拆除的居民楼,董玉翔也非常惋惜:“华药一区宿舍共有三期,早在2002年左右,一期工程就被拆除,2004年二期的专家楼也拆掉了,如今正在拆迁的是三期。这些楼拆掉后,在石家庄就再也没有苏联援建的居民楼了。”
《石家庄市中心城区工业区整合规划》中提出,将对最能代表“一五”期间工业发展历史痕迹的棉一办公楼和原棉一礼堂、棉二办公楼和大门、华北制药厂沿和平路办公楼等重要的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并提出了注重空间和环境的保护,打造提升石市文化品位的类似北京“798”艺术区的高档休闲、文化、创意产业高地。据悉,华北制药厂具有“塔楼”标志的北大门包括门楼将改建成经过艺术色彩包装的“华药博物馆”。但是,对于华北制药厂附属建筑的居民楼,为什么不能保留下来?
有人士表示,老药厂的建筑风格和在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已经足够让人们记住和感受“一五”期间的工业浪潮,相比较而言,居民楼的特点要弱一些,保留意义不是很大。
另一方却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工业企业厂房等建筑有很强的时代色彩,这些居民楼也同样代表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现状。“把这些居民建筑完全留下确实没必要,但留下一两栋具有代表意义的也未尝不可。毕竟,这是上世纪50年代石家庄工业发展的最早记忆,也是石家庄工人生活最初的环境雏形,很有代表意义。”
有市民也说:“石家庄的历史本来就不长,在这短暂的100多年里,具有历史意义的典型事件屈指可数,如果再将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事物拆除,留给子孙纪念的东西就更少了。所以,还是希望若能多留就多留一些吧。”
而对于保存下类似建筑后的用途,一位网友表示:“比如具有代表性的‘筒子楼’,可以改造成有特色的soho办公区,给年轻的创业者一个机会,通过商业化模式运作,不仅能带来相应收益,还可以保留下这个建筑,另一方面又是鼓励青年创业的一个惠民举措,何乐而不为?”
一直对石家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张先生也表示,近几年,石家庄城市发展脚步加快,在大改大建中对具备时代代表意义的建筑或景点也都在有意识地给予保护,比如对老华药、棉纺一、二厂、老火车站旧址的保护。但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缺憾。
张先生说,在石家庄百年发展历程中,曾留下许多代表性建筑,比如前两年刚消失的南大街“19号”四合楼院、电报局,还有拥有全省第一座现代化流水线厂房的老电视机厂,通过这些建筑都可以找寻到石家庄一路走来经历的历史事件和发展变革,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但却由于人们保护意识不强,正被逐渐丢弃和遗忘。
“传承历史,不能仅靠大量的文字资料,建筑实景更能带给人们直观感受。希望石家庄人也能像北京、山东等居民学习,从个人做起,有意识地来珍惜我们拥有的历史遗产。珍惜历史遗产就是珍惜石家庄,它原本是城市的一部分。”张先生呼吁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