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官方称通胀率近年一直维持在10%左右,但机构认为这个数字为20%。受阿根廷政府近几年的农业政策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下降。“末日博士”鲁比尼最近公开表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
“这些人偷了你们的工资!”
如果你现在来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你将会看到大大小小的印有当地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高管头像的海报上出现这样的字样。
这座以足球和农牧产品闻名世界的南美国度,多年来一直饱受通货膨胀的困扰,这些为普通民众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超市,现在成了人们泄愤的对象。
然而事实却是,这些超市非但不是“偷工资”的元凶,反而同样是受害者之一。随着阿根廷比索大幅贬值,这些外国超市的营业收入,现在只能兑换成少的可怜的美元和欧元,一些在阿根廷经营的外国企业,甚至已经在考虑撤出这一地区。
阿根廷的民众,早已对通货膨胀见惯不怪,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这个南美第三大经济体,近年来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高居20%,尽管其官方公布的这一数字一直稳定维持在10%左右,但包括阿根廷民众自己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没有谁会相信阿根廷政府所提供的数据。
近年来,作为阿根廷经济支柱的农业,也因为一系列政府的不当政策而受到抑制,阿根廷的餐馆中甚至一包番茄酱都变得弥足珍贵,小麦、牛肉的出口骤减,再也换不来大量的美元,令已经缩减至7年来新低的外汇储备雪上加霜。
有分析指出,阿根廷政府多年来通过大量印钞为政府项目筹资以及对基础产品的过度补贴,是造成阿根廷常年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再加上阿根廷独特的“选举经济”和历届政府不当的经济政策,使得这样的境况不断地循环往复。
遗憾的是,阿根廷政府似乎并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仍然一意孤行,通过一系列强制性行政手段,如管制商品价格、禁止购买外汇等,进一步干扰市场的运行,导致资源、价格扭曲的状况更为恶化。
尽管中国的通胀情况与阿根廷并不一样,但中国能否在新兴市场面临新危机时能否独善其身依然存在问号。“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有着“末日博士”称号的经济学家诺瑞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最近表示。
经济危机背后的“选举经济”
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正变得日益严重,然而这个经济的梦魇却已经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一直困扰着这个南美洲第三大经济体。
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平均为10%以上,而实际上,通货膨胀水平可能远远高于政府公布的数据。
由于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通胀率数据长期以来已经由于政府操纵失去公信力,不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不予采用,甚至阿根廷法院都驳回了政府要求任何私营部门不得公布通货膨胀数据的要求。目前阿根廷通货膨胀率实际上可能高达30%。
造成阿根廷多年来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专家认为,这主要归结于阿根廷政府的一些习惯性的错误做法。在选举年中,政府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多用于增加工资、福利保障等,为了换取选票,这部分增长超出了当时的经济增长的实际状况,引起了部分通货膨胀。
此外,当政者在选举年给予基础产品大量补贴,成功当选或连任后,放开产品价格,这些产品价格自然上扬。
这种特殊的“选举经济”使得阿根廷经济多年来难以摆脱通货膨胀的怪圈,无论是在经济增长良好,还是在经济衰退时,通货膨胀的阴霾一直挥之不去。
无论政府公布的通货膨胀数据多么的“令人放心”,但老百姓日常生活上的感受却是切身的,物价飞涨令民众苦不堪言,为了应对手中货币的不断贬值,阿根廷民众通过各种办法,前方百计持有更保值的资产,例如持有美元、黄金甚至汽车、大豆等。
不仅对内贬值,阿根廷比索对外贬值的速度也让人吃惊。由于美联储宣布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货币回流美国的愿望迫切,新兴市场货币遭遇抛售。阿根廷比索汇率一度遭遇自由落体式下跌,尽管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避免这一情况的恶化,但收效甚微,目前阿根廷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仅为200多亿美元,创下7年来新低,基本已经宣布在这场货币保卫战中缴械投降,这些外汇储备还肩负着2014年62亿美元外债的偿还以及能源进口,去年阿根廷能源进口总额高达130亿美元。
毋庸置疑,为了维持币值的稳定,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阿根廷急需补充外汇储备,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农业出口国之一,阿根廷外汇收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农产品的出口,但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却让农业出口形势并不乐观。
农业政策的“不得人心”
作为南美洲第三大经济体,阿根廷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以出口为导向的阿根廷农业,占据国内生产总值近10%,农业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额的近60%。
作为全球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国之一,阿根廷出口的牛肉、柑橘、葡萄、蜂蜜、玉米、高粱、大豆、南瓜、向日葵籽、小麦等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但在面对这样一个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行业时,阿根廷政府所实施的政策多年来却一直饱受诟病。
从2006年以来,阿根廷政府便对小麦出口提高了出口税并设置了出口配额,该政策打“保护阿根廷人的餐桌”的名义,但伤害的却是广大阿根廷农民的利益。
在这样的政策下,阿根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下降,根据阿根廷国家农业科技局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政府提高小麦出口税后,种植小麦的耕地面积平均不超过500万公顷,而此前5年种植面积则平均为620万公顷。2012-2013年间,这一情况再度恶化,小麦种植面积仅为316万公顷,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员工程师雷纳尔多·莫诺兹(Reinaldo Muóz) 称之为“100年来最差的情况”。
在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产量的下降随之而来。从2005年至今,阿根廷小麦产量从1600万吨减少至820万吨,几乎削减了一半。
在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阿根廷农业出口必然雪上加霜。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显示,在2006年,阿根廷是世界第四大小麦出口国,但到了2013年,却已滑落至第十位。
在出口量不断下降的同时,阿根廷的贸易伙伴也在不断丧失,过去阿根廷曾是其邻国巴西的最大小麦进口国,从2008年至2012年,平均每年从阿根廷进口400-500万吨小麦,但到了2013年,阿根廷仅能向巴西提供200万吨,为了弥补供需的缺口,巴西开始从美国和乌拉圭进口小麦。
除了出口情况恶化以外,阿根廷国内的农业供需状况也变得越来越糟。去年,由于阿根廷小麦的产量极低,导致阿根廷本国的面包价格翻了一倍,这使得阿根廷政府变本加厉地严禁小麦的出口,以保证国内的供应。
初衷是为了保障国内供应的农业政策,如今却开始对国内供应造成影响。
同样遭遇类似境遇的还有阿根廷的牛肉行业,2005年,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牛肉出口国,但2012年已滑落至第11位。根据阿根廷当地一家商业报纸透露,牛肉产量已从2007年的5700万头下降至2013年的5100万头。
“政府是唯一一个不理解阿根廷需要解放生产和出口的组织。”阿根廷当地的一家农业咨询机构CONFIAgro的研究员莱昂纳多·萨尔基斯(Leonardo Sarquis)说。
萨尔基斯认为,如果政府不对目前政策做出调整,农业产量将进一步下降,导致更多的短缺和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外汇收支状况及政府财政也将不断恶化。
应对措施依然“治标不治本”
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平对腾讯财经表示,此前已经预测到阿根廷今年年初将出现货币贬值,资金外逃,同时通胀加剧并陷入危机。吴国平认为,这一轮阿根廷经济危机更多的原因是来自于政策层面。
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状况,阿根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但目前来看,这些措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依然是阿根廷政府过多地对经济实施了行政干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状况依然未能好转。
上月初,阿根廷政府为应对通货膨胀,实施了对物品价格的强行管制,这一管制条例实施期限为一年,针对超市中近200件商品品类,从牛奶、面包、肉类等食品到清洁用具等生活必需品,均被阿根廷政府要求不得涨价。
但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不满,甚至连阿根廷警察都加入到罢工游戏的队伍中。
阿根廷政府为了稳定物价,同时催促农民出售农产品存货,以扩大市场供应,但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农民宁愿留着农产品不卖,以避免换到手的比索贬值。
阿根廷当地一位农业市场分析师胡安·莫雷利(Juan Morelli)指出,目前农民的大豆存货高达460万吨,而去年同期这一水平为390万吨。农民“惜售”的迹象十分明显。
同时,阿根廷央行也动作不断,在几周的时间内,连续将基准利率由25.5%提高至28.8%的水平,但考虑到实际通货膨胀可能远高于30%,因此实际利率依然为负值。有媒体做过计算,在阿根廷办理个人贷款,除了银行利率外,加上增值税、人身保险费、市政税等,贷款成本可能高达贷款额的85%,例如贷款1万比索一年,年末本息偿还共需18500比索。
此外,为了避免币值的进一步下滑和外汇储备的流失,阿根廷央行从2月初开始拒绝有进口需求的公司兑换美元。分析人士称,这一禁令可能将延续到3月份,届时阿根廷农民将开始出口今年的大豆等农作物,预计将带来29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阿根廷的经济增速在今年可能由去年约3%的水平,进一步下滑至1.5%,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减缓,很可能将阿根廷拖入“滞胀”的深渊。
应对滞胀,一般通行的做法是稳定货币政策,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改革,来逐步推动经济复苏。如果将利率水平提升过高,将抑制经济活动,导致增速进一步放缓。
但至少从目前来看,阿根廷政府还没有清晰明确的经济政策方向。阿根廷的邻国乌拉圭经济大臣马里奥·贝尔加拉(Mario Bergara)日前发表文章公开表示,目前“阿根廷政府的经济政策方向不清晰,由谁来主导也不明确”。
作为与阿根廷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邻国,乌拉圭经济已经明显感受到阿根廷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寒流”。
已连任两届的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Cristina Fernández)将于2015年卸任,许多政治观察家认为,她已经无心再为阿根廷经济做一些“实事”,而是追求政治声誉。让支持自己的激进青年政治组织成员当街张贴指责商人的海报,便是她试图转移民众怒火的具体做法。《经济学家》杂志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阿根廷总统现在的唯一“抱负”是将该国的一系列问题交给她的继任者。
中国“独善其身”仍存风险
在这一轮新兴市场下跌过程中,中国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和阿根廷相比,甚至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一派景象。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贸易顺差为318.6亿美元,远优于预期的顺差236.5亿美元。其中,中国1月进口同比增长10.0%,远高于预期的上升3.0%;中国1月出口同比增长10.6%,也优于预期的上升2.0%。2013年,我国连续5个季度实现双顺差,目前外汇储备已接近4万亿美元。
此外,中国经济增速依然维持在7%以上,通货膨胀依然无忧。多家机构预测,1月CPI同比涨幅将低于2013年12月的2.5%,或落在2.2%附近,这将是CPI连续第四个月涨势放缓。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期间也表示,当前中国通胀的风险不是很大。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明确指出,投资者将中国类比土耳其或阿根廷是错误的。马骏认为,中国经济状况比大多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要好得多,主要基于5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二是从经济增长、经常性项目顺差、外债、通胀等指标来看,中国的宏观基本面比很多其他新兴国家的都要稳固。 三是中国政治环境更为稳定,四是中国正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五是正通过一系列改革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在其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由于外部需求疲弱、美国货币政策带来的金融市场压力及部分新兴经济体自身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国际收支恶化,外汇储备减少,财政和债务状况严峻,经济增长放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个别基本面较弱、经常账户赤字的经济体更容易受到影响。
瑞银的研究团队认为,一些低储蓄率、低外汇储备和高外债的国家,面临的冲击将更大。相比较而言,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中国具有"高储蓄、高储备、低外债"组合特点,客观上在新兴市场外围形成了一道风险扩延的防火墙。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在这一轮动荡中高枕无忧,上周刚刚公布的汇丰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跌至50.7,创下2011年8月以来的新低。
此外,中国经济依赖出口拉动的特征依然明显,这与中国经济强调调结构的改革方向并不一致。去年全年7.7%的经济增速也创下了十多年来的最慢增速。
“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有着“末日博士”称号的经济学家诺瑞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在上月举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表示。
鲁比尼认为,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经济改革,很大程度上将会以减缓经济增速为代价。“我担心的是改革的进程不够快。”鲁比尼说。
余永定则认为,我国应在对经济增长影响可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人民币国际收支结构。
余永定指出,尽管这一转变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但并不会像许多人所担心的那样严重。虽然它可能造成人民币升值,但目前的共识是当前汇率与均衡水平相差不远,因而升值将是温和的。(腾讯财经 纪振宇 发自北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