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电(记者陈晓红)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4)》。雾霾治理不仅拉开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序幕,同时也推动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的执行,控制煤炭消费作为雾霾治理的重点,具有显著的低碳效应。然而,在具体执行层面,并非所有的控煤措施都能达到低碳的效果。据测算,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要求下,2017年京津冀地区将比2012年共计削减煤炭消费量6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22亿吨。
京津冀地区涵盖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全境所有城市,是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核心重要区域,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能源尤其是煤炭的大量消耗。报告指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3年上半年对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的报告显示:作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1%,低于74个城市平均值24个百分点,重度污染以上天数比例为26.2%,高于74个城市平均值15.2个百分点。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前10名城市中有7个在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市、天津市和石家庄市为例,2013年上半年北京市、天津市空气不达标的天数比例约为三分之二,而石家庄市则高达90%,远远超出74个城市的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浓度平均超标2.3倍,部分城市甚至超标4至5倍。
报告称,煤炭消费快速增长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2012年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总量达4.63亿吨,比2006年增长64%,占中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3.2%。因此,必须严控煤炭消费,而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最严格的地区。在最新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要求下,2017年京津冀地区将比2012年共计削减煤炭消费量6300万吨,将减排二氧化碳1.22亿吨。其中,北京市减排二氧化碳2516万吨,天津市减排1936万吨,河北省减排7743万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