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改委官员谈京津冀一体化:排斥人口不是好办法
3月31日,河北保定市区内的楼盘以“副中心”做宣传。 新京报记者秦斌 摄
“京津冀一体化应建跨区协调机制”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任虹认为,京津冀区域化过程中,组织上应建协调机构和机制
新京报讯 (记者邓琦李丹丹)昨日,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如果以排斥人口的方式来缓解北京城市人口压力,进行京津冀一体化,不是一个好办法。
昨日,在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新京报联合主办了特别对话——“京津冀一体化突围”。该特别对话的主旨演讲,由新京报社社长戴自更主持。
“排斥人口不是好办法”
针对京津冀一体化面临的问题,李铁表示,北京到底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一体化,是因为雾霾、交通拥堵,把这些都归结于人口过度膨胀?如果我们以排斥人口的方式,来缓解北京城市人口的压力,来进行京津冀一体化,“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李铁说,当城市有足够的优质资源进入,一定会有大量中低端资源的配套。“每年增加10万左右人口的富人,大量的高档饭店,需不需要服务员、环境清扫工人、快递、保安和保姆?这些保安、保姆和服务员购买东西,会到大商场、超市,还是会去和他们收入水平相近的那些小饭店、小零售商、小市场呢?”
李铁认为,这就是所谓低端产业的来源,当城市有大量精英人士聚集时,会需要更多人来服务,也需要更多和他们相适应的服务,通过人口外移和控制人口的方式推进一体化政策,需要进一步考虑。
“一体化应建协调机制”
政府应该发挥哪些作用?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任虹认为,京津冀在区域化过程中,应该有一个跨出行政区划的、组织上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北京、天津、河北,更多是考虑自身的问题,但是应有一个机制来通盘考虑京津冀一体化的问题。在组织协调上有一个大区域规划或大区域协同机制很重要。”
任虹认为,京津冀一体化从制度上需要有一个公共财政。“因为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文教卫的设施建设,都是向百姓提供公共服务,应该有支撑公共财政的制度。”
声音
北京“城市病”的根源不在人,在于功能过于集中,有着过多非首都功能,因此要改变做强、做大的传统做法,进行外科手术,转移非首都功能,由“一城记”变“双城记”、“三城记”,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人想到哪里去,不应该通过行政的方式来规定。现在的问题是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是被行政所分割的。如果由政府动用民资、外资的力量来修建交通框架,根据人口的聚集方式来选择运输承载方式,市场就会确定人和技术的要素向哪里去。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怎么样延缓人口增长的速度,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治理能力来解决城市病,而不是单纯依靠人为的疏解功能或是疏散人口?怎么样通过提高区域一体化的公共水平,来解决功能跟人口的流动?这是整个京津冀区域需要考虑的。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兼市规划院院长施卫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