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百姓心中李春江—迁西县滦阳镇李家窝子村见闻

来源: 环渤海财经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年逾六旬,放弃数万元年薪,心脏搭着10个支架,30年无悔山村梦

百姓心中李春江—迁西县滦阳镇李家窝子村见闻

环渤海财经网讯(记者贺一鸣 通讯员杨宝富 王艳飞):阳春4月的一天,时过中午,借着上级来人的机会,终于走进三面燕山环抱,一面滦水相拥的李家窝子村。

“实在抱歉,药量不够了,我回趟家,顺便吃口饭,下午先倚着客人,记者同志,村里74户人家,您随便进!”刚从镇政府回来的村支书李春江快人快语。

“因为一次‘无效’的选举,春江放弃了5倍工资,甚至拒绝了每年数万元的高薪”

午后,春光明媚。放眼望去,李家窝子村红瓦白墙,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水间。

没有任何人引领,笔者随意敲开了一户贴有“共产党员户”红色标牌的农家小院。

“上世纪80年代,先村长后支书,先治山后栽树;90年代调到乡企帮村修公路;1999年至今连选连任,引水上山挖河沟,户户通起连心路,文化兴村办旅游……30多年来,咱村里多亏有他这样的当家人!”说起李春江,70多岁的老党员李春明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

1980年从部队复员回到老家;1982年任大队长(村长);1986年,三十出头的李春江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然而,最先印入他脑海的,却是全村200多口子人那一张张渴盼生计的脸庞。

“140多亩水浇地全淹了,咱吃啥、喝啥?”

“总不能喝西北风吧,找政府去!”

当时,因引滦入津工程而修建的大黑汀水库刚刚完成蓄水。位于库区的李家窝子村“淹地不淹房”,祖祖辈辈的庄稼“把式们”面临着艰难而困苦的抉择。

李春江上火了,嘴边满是“水泡”,脸也瘦了一圈。白天,他挨家挨户做政策补偿和群众情绪疏导工作,晚上撂下饭碗就顺着村后的荒山秃岭打起了转转。“打硬仗靠拼,好日子靠干;地没了,咱还有山;种不了庄稼,咱就栽栗树!”

李春江“魔怔”了,他瞒着媳妇偷偷拿出自家的补偿款,买来十几把锹镐,领着一帮年轻人冲上了山……一干就是三年,硬是从千亩荒山中、从乱石缝里抠出田地600多亩,先后栽植板栗树6万株,即使是无法开垦的陡坡,李春江也带人种上了成片的松树和杏树。

“你们看,那粉嘟嘟的杏花,绿油油的松林,多美呀!特别是那山坳里刚抽芽的板栗,如今每年能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成了家家户户的摇钱树!”

站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前,38岁的村民李印芳手指泛青的远山,喜滋滋地回忆说,“小时候,经常看到春江叔他们起早贪黑上山种树,我还去过呢,没有那时的苦,哪来现在的甜?”

1991年初,一条喜讯不胫而走:春江被调到镇办企业当厂长啦,咱村飞出金凤凰了!

8年后,一次“无效”的选举成为“新闻”:村党支部换届中,18名党员齐刷刷地写出“李春江”三个字,虽然他们知道,因党关系早已迁出,这个人连被选举权都没有!

“好马不吃回头草,何况现状是个烂摊子”。

“当厂长每月1800元,回村里只拿360元,谁犯这傻?”

“你来我这儿当经理,年薪至少5万块!”

坐在暖暖的热炕头上,当年参与选举的党员刘凤莲讲述着15年前的“故事”,“春江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数万元的年薪,1999年3月,经组织批准,再次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春江的心脏先后下了10个支架,可为村里的事从来不含糊,这样的干部咱信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李家窝子全村74户,297口人,山村不大,可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期盼,却需要一件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来“圆梦”。

回村上任,正逢大旱,李春江骑上摩托车到30公里外的县迁建办争取灌溉设备,可面对3000元设备押金款他犯了愁,“村集体实在没钱,乡亲们等着救急呢,把我的摩托车当抵押吧”!后来,工作人员‘破例’没作任何抵押,将灌溉设备拉到村里。

“是啊,咱村里的‘大工程’都是春江靠两条腿跑来的。就说这路吧,他这个部门求点水泥,那个单位要点钢筋,不仅在附近十里八村第一个修通了水泥路,而且现在实现了‘户户通’。”

“为解决咱们的栗树浇水难问题,从2001年开始,他一步一个脚窝,一次次找资金、搞设计、定规划、带领村民出劳务工,经过十来年的不断投入和建设,引水上山工程已覆盖了90%的板栗树,我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喽!”

在干净整洁的村民广场上,一提起李春江,正在闲谈的王素芝、杨淑媛、李佳朋等十几位村民纷纷聚拢过来,面对笔者,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2008年10月,李春江在县里跑办村自来水改扩建工程,一位领导看到他上楼气喘吁吁,脸色红胀,劝他检查一下身体,经查,李春江患有严重的心脏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手术先后做了三次,支架下了10个。

“医生说你属于极高危病人,村里的事,你就别操心了!”

“你整天为公家干,到底图个啥?”

面对家人和朋友的质疑,李春江默默的选择了坚持。

“就拿这广场来说吧,这儿原来叫‘下河沟’,长1000多米,宽二、三十米,十几年来村民的垃圾污物都往里倒,大伙全躲着走,春江他们清淤泥、垒河坝、浇筑上盖、垫土绿化、修建健身广场、标准篮球场……三年时间,臭水沟变成了风景街。”

“别提了,为了这广场春江得罪了好几户周边欺街占道的村民,2011年夏天,他在工地一盯就是一个月,有一次,累得晕倒在了施工现场。你们别看他像个小伙子似的,他口袋里随时装着三四种药,晚上必须带着呼吸机睡觉……”

说着说着,60多岁的李春阁老人眼里噙满了泪花。

“春江和全村74户人家都不结心,好事做了一火车,30多年来,大伙都记得”

“全村哪家是什么状况,谁家有啥大事小情,春江都掌握得一清二楚。”问起李春江的“过人之处”,村主任李印生颇有感触。

今年春天,村民李春山患了严重的肺病,李春山自己以及家人亲朋都摇着头,决定放弃治疗。

李春江得知后,立即来到李春山的家里:“有一份希望咱也得治!”并且立刻联系了北京的一家医院,连续三次去北京,都是李春江开车。

“一趟好几百块钱,我们想给他加点油,他每次都不让。”李春山感动地说。

今年3月,李春江去北京检查心脏,检查完后,他竟然花了300多元买了许多治疗骨刺的药,当时,医生和家人都迷惑不解。回到村里,他连自己的家都没有进,就去了老党员李春明的家,原来李春明的老伴儿腿上长了骨刺,始终没有买到疗效比较好的药。

“别看他在乡亲们的事上毫不吝惜,到了自家,就算成了一笔糊涂账。”村会计侯瑞芬说,“春江为村里办事都是开自家车,车是儿女们为减少他奔波辛苦为他买的,但他从未找集体报销过车费”。

“快来喝点饮料!”正说话间,刘桂艳拎着半箱安梨汁从水库边的家里走出来,挨个往笔者一行手中塞饮料,“我们这儿有山有水,五一过后,每天自发来垂钓的不下100人,这不,春江正谋划着建休闲度假村呢,我家离水近,春江帮我们建农家乐的规划马上要实施了!”

“如今,我们家家通自来水、水泥路,村里有三处休闲广场,32户买了小汽车、40多户有了电脑,许多城里人都羡慕呢……”

不知不觉间,走了十几户,采访了30多位朴实的村民,夕阳下,李家窝子村被染成了一幅诗意的“山水画”。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