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价廉的“老药”有望不再难寻
■石药、华药等本地药企提振信心
图/新华社发
国家发改委昨日宣布,取消283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生产企业可在西药日均费用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这会不会导致这些药企大幅度提高药价,增加患者用药负担?一些物美价廉的传统老药,是否又能重新回归到药房的柜台?
■本报记者 刘文静
■发布
取消533种低价药最高零售价
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低价药品取消最高零售限价,生产经营者在不超过规定日均费用标准前提下,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具体购销价格。同时,公布了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清单,清单涉及533个品种1154个剂型。
这一规定对一直萎靡不振的低价药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部分药企昨日表示将加大低价药的生产量。业内表示,只要低价药供应充足,消费者就更容易买到便宜药了。
■困境
便宜药企业不生产 消费者买不到
“便宜药越来越难买了。”这是很多消费者的共同感受。以疗效好、价格便宜的藿香正气水为例,市民张先生就反映说,去年他一连逛了四家药店都买不到藿香正气水,药店里摆的都是藿香正气软胶囊,一样的效果,价格比藿香正气水贵出数倍。一系列物美价廉的“老药”退出市场,省会一家药品连锁店的店长告诉记者,他们刚开店时还专门开辟了“老药专区”,主要给消费者提供那些效果好、价格便宜的老药,比如卖几角钱的红霉素眼膏、感冒胶囊、阿斯匹林等,后来发现进货越来越困难,“老药专区”经常空着,今年干脆取消了。
药企面临的困境是:最高限价导致便宜药没利润,甚至利润倒挂。华北制药招商总监郭利喆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坦言,很多便宜药是成本倒挂的。比如青霉素,生产成本在两毛八,全国中标的平均价格是两毛二,这个中标价格扣掉百分之十七的税,和百分之六左右的其他费用,成本倒挂百分之三十九。还有阿莫西林胶囊,以20粒的阿莫西林胶囊为例,生产成本是一块五毛钱,全国的平均中标价是一块三毛钱,成本同样严重倒挂。由于成本倒挂,一些药已经停产,比如注射用氨苄西林就已经停产半年以上了。
■影响
取消最高限价 部分药企加大产量
据发改委人士介绍,低价药最高限价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控制临床常用药的价格,让百姓得到实惠。但是药品企业不愿生产或降低产量,导致很多低价药品十分紧缺。此次取消低价药的最高限价,就是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昨日记者从广药集团获悉,白云山和黄中药的主打品种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白云山板蓝根、白云山消炎利胆片等共51个品种此次就在取消最高限价的低价药目录之列,该企业宣布将斥资10亿元扩建主要原材料的种植基地和生产车间,确保这几个产品能够保质、保量地供应市场。
石药、华药等本地药企对发改委刚刚出台的政策也表示欢迎。华北制药的招商总监郭利喆说,这个政策能够让企业在生产低价药时减少一些亏损,甚至有一些微薄的利润。石药相关人士表示,这个政策让企业感到提振信心。
神威连锁大药房的负责人则表示,以前经常有顾客来找一些便宜的老药,但是找不到,希望这样的政策出台后,低价药的生产商多起来,生产量大起来,他们采购时就可以多采购些低价药了。
■担心
最高限价取消 药品会不会集体涨价
原来规定的最高限价取消了,低价药会不会集体涨价?这是一些市民担心的问题。
华药和神威药业的相关人士都表示,现在药品的竞争很激烈,药品企业不敢轻易涨价,除非是个别独家品种,有可能稍涨涨价,但不会大涨。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也说,低价药取消最高限价虽然给了目录中产品提升价格的空间,但实际上还是降低了消费者的医疗负担,比如有了几元钱的便宜药,消费者就不用花二三十元买贵的药。
另外,发改委在取消低价药最高限价的同时,还规定了“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的日均费用标准,即一盒药分担到每一天,花费不能超过3元或者5元。“即使一些药品因原辅材料价格上涨需要调整零售价格,由于日均费用控制,价格变动也是可控的,而且医保对低价药品报销标准比较高,基本不会增加患者负担。”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
■分析
低价药“松绑”只是一小步
被“松绑”的低价药并非可有可无,许多都是救命药,例如治疗心衰的药物地高辛、心脏手术必需的鱼精蛋白、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这样看来,这项政策变化利国利民。然而,综合药品生产和使用情况来看,单是生产环节政策调整,对留住低价药影响有限。
众所周知,国内医药市场低价药逐渐退出,除了生产者觉得无利可图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药养医”。要改变低价药“叫好不叫座”问题,还需加快医改,让医院愿意采购、医生愿意开方。当前尤应加快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机构主动节约成本、控制费用的意识,调动其优先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药品采购也应增强医疗机构的参与度,以优惠价格鼓励医院批量采购低价药,以优质服务确保低价药配送及时到位。
留住低价药,还需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避免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开药、检查、治疗等收入直接挂钩,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引导医务人员选用价廉质优的药品。(据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