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告别“不差钱”的赛事承办模式了
□朱昌俊(四川成都)
南京青奥会倒计时100天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回应了中国接手越南举办亚运会的情况,称截至目前亚奥理事会没有和中国联系,同时也没有一个中国城市提出要申办这一届亚运会。但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突然接话,说南京青奥会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如果需要的话,这个事南京愿意干、愿意接。(5月8日央广《中国之声》)
对举办亚运会,在网站发起的调查中,有超过70%的网友投下“反对”票。反对声中,一个重要理由便是“南京又要变为一个大工地”。虽然南京市委书记表态愿意接棒的理由是有青奥会的体育场馆可以利用,但青奥会与亚运会的规模毕竟存在差距,追加场馆建设将不可避免。而众所周知,对于青奥会筹备过程中,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市民本就有不少非议,如梧桐树被砍事件。
但市民的反对显然不仅仅是源自建设可能带来的不便,更是担心一种“被代表”的权利漠视。从政府决策的程序上来看,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乃至大型赛事的申办,政府主导与民意支持如何对接,政府决策如何与民众保持必要的互动,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就以国际赛事的举办为例,随着城市经济总量的提升,举办一些赛事或活动,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基础设施发展,未尝不可。但从市民的角度,如果缺乏对赛事投入收益和风险的清晰了解,就很难与主政者的目标达成共识。赛事最终能不能办,除了要兼顾财力,政府如何以透明的信息披露说服民意,才是重中之重。
随着市民权利意识的提升,对于城市举办大型赛事的观念也已发生变化。如果说过去举办一些大型赛事特别是国际性综合赛事,市民更多想到的是从举办的成功中感受荣誉和自豪,那么现在,则可能更多转变为对自身利益和权利等实质性问题的考量。政府决策要想最大限度获取民意支持,显然也要跟上这种观念变化。
某些改变或已经在发生。如广州有关部门在回应是否会接替越南时就作了如是表态:“亚运会太劳民伤财,而且市政府在2010年亚运会结束之后,就表态过10年内不再接办任何综合性的大型运动会,所以肯定是不会接办2019年亚运会的。”将是否劳民伤财视为重要考量标准,显然比单纯注重面子是理性的进步。
南京主政者“愿意办”的表态,或许能够展示一种负责任的大度。但毕竟承办这样的赛事并非小事,不能仅仅依财力而行,民意应该有决策参考的一席之地。没有对话就没有共识。市委书记表态愿意,至多只能代表主政者个人的意愿,可以视为是一种自信。但真正要论证这种承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恐怕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别忘了,除了钱的问题,越南弃办的重要阻力正是源自民意的反对。那种传统时代“不差钱”式的赛事承办模式,该导入民意为先的发展理念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