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洋品牌暴利 国产奶粉“逆袭”
法制晚报讯 从5月1日起,未经注册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允许进口。几千家真假洋奶粉品牌将剩下40余家。为何这么多品牌涌入中国市场,究其主因是巨大利润驱使。
一罐900克标准装的婴幼儿奶粉,折合人民币在英国卖89元,荷兰90元,南非130元,澳大利亚136元,加拿大144元,日本147元……国际市场上的平均售价是125元,而在中国市场,一罐洋奶粉的平均售价高达280元,最高达到400-500元,高出国际价格1-4倍,洋奶粉在海关报关价只不过50-60元/罐,摆到货架上竟然卖到三四百元。
业内人士指出,即使面临着“史上最严新规”的高压,洋奶粉对中国宝宝的“围攻”仍将持续下去。中国市场,俨然成为了洋奶粉竞相争夺的蛋糕。
然而,在这股热潮中,一个有意思的悖论摆在了人们面前。洋奶粉一边哭着喊着“本国供应不足”,并纷纷针对中国游客出台限购政策;另一边却争相大肆提升对中国的奶粉出口量。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4年1-3月,我国进口乳制品奶粉总量超过24万吨,其中婴幼儿奶粉2.4万吨,价值3.6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进口总量增加23.7%。
纵观消费品市场,劳力士、LV等奢侈品品牌在中国也不过提价两三成,而婴幼儿奶粉却能高出数倍,婴幼儿的必需品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洋奶粉的“提款机”。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近几年洋奶粉在中国最高价格涨幅累计超过60%,这无疑使中国爸妈们的奶粉负担日趋沉重。以北京为例,奶粉费用已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6%,远远超出3%—4%的国际正常水平。甚至连谢霆锋、林志颖、陆毅等国内影视明星,都纷纷吐槽称拍戏接活是为了给孩子“赚奶粉钱”。
为了打破洋奶粉的垄断暴利,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开出6.7亿元的天价反垄断罚单,涉案6家洋奶粉品牌认罚。但这并未能彻底打掉洋奶粉涨价的念头,2014年春节后,主要洋奶粉品牌再次掀起了新一轮集体涨价潮,幅度在8%至10%之间。在洋奶粉追逐暴利面前,中国消费者的利益该如何保障呢?
2014年4月12日,君乐宝国际品质牧场奶粉以130元/罐的价格入市,短短二十多天销量即达几百万元,市场反响极佳。
“130元每罐已经成为国内奶粉价格的拐点,吹响了国产奶粉重新崛起的集结号。” 中国乳协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表示,随着一系列乳粉新规定的实施,国内奶粉市场必将回归理性,国产奶粉质量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同时,随着国产婴幼儿奶粉品牌主动向国际价格看齐,洋奶粉轮番涨价、联合抬价的默契将被打破。
文/张颖
链接一年十四项乳粉新规的出台
(1)2013年5月1日起,国家质监总局制定的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实施。
(2)2013年5月16日,工信部发布《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消费信心行动的方案》,对婴幼儿乳粉参照药品规范进行管理。
(3)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婴幼儿配方奶粉要在出厂时接受全项目批批检验。
(4)2013年9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
(5)2013年10月起,商务部试点药店销售奶粉。
(6)2013年10月,工信部制定《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方案》,提出了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组的目标。
(7)2013年10月29日,食药监总局、工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母乳代用品宣传和销售行为的通知》,婴儿配方食品严禁打母乳擦边球。
(8)2013年11月27日,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具体规定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和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方式等。
(9)2013年12月3日,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公告》,不得采购或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直接进行装罐、装袋、装盒,或者改变包装、标签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10)食药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明确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应当具备自建自控奶源。
(11)2013年12月22日,食药监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先行赔偿和追偿制度。
(12)2013年12月25日,食药监总局正式发布“史上最严”的奶粉监管新《细则》。
(13)2014年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就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
(14)2014年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
(法制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