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沈阳那些古称还活着

来源: 辽沈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历史上,沈阳有过许多名字,辽金时曾叫沈州,元朝时又叫沈阳路,清代始称盛京,其间陆续还有过奉天与承德的叫法。

有趣的是,在沈阳市沈河区,有数条街路都以沈阳及曾用名作为名字,这些街路功能各异,有的是交通干道,如奉天街、沈州路,有的历史悠久,如沈阳路、盛京路,而考究这些街路的历史及其背后的文化,也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情。

清代禁地沈阳路

东起抚近门,西出怀远门,这是一条守护沈阳故宫数百年的街路,曾经的皇家禁地,也是老沈阳方城井字街中,相当重要的一条路。它的名字叫沈阳路。

每有外地人来沈,印象最深的地方当属沈阳路,古色古香的街道,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故宫红墙,透过这条路,仿佛便能听到历史的声音。

清代初期,沈阳路中段处于皇宫地界,两侧设有栅栏,行人不得通过,文武官员行至此处必须下马,为了提醒这些官员,还设有下马碑。如今,这下马碑仍立在沈阳路一侧,历经风雨,静静伫立。现在的沈阳故宫正门对面,是沈阳故宫博物院办公区,院子中还留着当年的奏乐亭和东西朝房。沈阳路两侧的栅栏直到上世纪20年代才被撤掉。

文德坊和武功坊是沈阳故宫的两座阙门,文德坊在东,武功坊在西,老沈阳人俗称它们为“东华门”和“西华门”。文德坊与武功坊是按照大臣上朝排班的“文东武西”结构矗立在宫门两侧,是沈阳故宫唯一记有落成年代的建筑,也是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为了便于在故宫门前通行无轨电车,经有关部门批准,报请国家文物局备案后,由城建部门将文德坊与武功坊拆除,运到了北陵保存。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沈阳故宫进入全面恢复原貌时期,文德坊和武功坊终于被迁回原址。

百年风雨盛京路

在今天的沈阳地图上看,盛京路只是一条小路,它位于沈阳路中段的南侧,东起于方城内朝阳街与东顺城路之间的一条小巷,西止于正阳街,全长700米左右。不过从沈阳城的历史看,这条小路并不简单,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汉代。“那时,沈阳隶属于辽东郡,属于郡下18个县中的候城县。1992年在沈河区一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段旧城墙,还有战国和西汉时代的文物,有考古学家推测,当年侯城的南城墙可能就在现在的盛京路上。”佟悦说。

皇太极该建盛京城后,盛京路迎来了辉煌,当年,盛京户部的金银库就设在盛京路路北,金银、玉器、珠宝皆储存于此,这条路也因此被命名为金银库胡同。据说,当年的金银库就建在一座土台上,土台足有3米高,库也有六七米高,由青砖砌就,三面皆无门窗。《盛京通志》中也提过,当时金银库胡同里,“银库共有十八间”。另一方面,在清代,由于故宫前的沈阳路设有木栅,不准通行,因此沈阳路南侧的盛京路,便承载了方城内南侧连接两条南北大街的重要职能。

除了金银库,当年盛京路两侧还有两座在城内仅次于沈阳故宫的建筑,一为盛京将军府,一为奉天巡抚衙门。

在沈阳,盛京将军是真正握有地方管理实权的人物,他由皇帝指派,是地方军政最高长官。盛京将军府是供将军及其家眷居住的地方,到了清末改制,盛京将军变成东三省总督,新设立的东三省总督府就是由盛京将军府改建的。

建于清末的东三省总督府是座新式建筑,坐北朝南。据资料记载,这里东西两侧设有高大的青砖围墙,正门下方为半圆形大月亮门,门脸的二层和三层墙上有砖檐,砖檐上有精美的雕刻,三层砖檐门脸上形如云朵,和门脸下的月亮门构成彩云拱月,大门两侧有门卫值守的木质岗亭,门前有对石狮和上下马石,路两端建有威武高大的东西辕门,形状类似于故宫门前的文德武功坊,只不过其规模稍逊,很是壮观。

盛京将军府东侧,是奉天巡抚公署,这也是座新式建筑,当年赵尔巽、张锡銮、许世英、徐世昌等人均先后在此任过总督。张学良主政东北政务委员会时,其主要活动除在大帅府外,即在这里的省公署内办公。

承德路、奉天街和沈州路

除了沈阳路和盛京路,现在的沈阳市内,以我们这座城市历史古称命名的街路还有承德路、奉天街和沈州路。

承德路也在方城内,原名承德县胡同,它东接盛京路,西边拐了一个直角,汇入沈阳路。这里因为是当年承德县衙门所在地而得名。说到承德县,还要多提一句,这里与现在的河北承德不是一回事,当年,为了管理民务,清政府在沈阳设立奉天府,但奉天府主辖辽阳、海城、开原、铁岭等县,虽然办公地点设在盛京,但却不能管理盛京的民政事务。到了康熙四年(1665),清廷意识到陪都盛京的管理缺陷,决定在盛京设立县级地方政府,名为“承德县”。这样,地方的建制也就齐备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奉天府”和“承德县”地位挺特殊,都是直接归属清廷管辖,“奉天府”最高长官奉天府尹是正三品,比其他地方的知府高一品;“承德县”的“知县”是正六品,也比其他地方的“县令”高一品。

奉天街和沈州路是近些年新开发并命名的街路,但能被冠以沈阳城历史上的名字,可见这些街路的重要。从地图上看,奉天街、沈州路分别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承担了交通干道的职能,比如从南关路到市府广场,在没有奉天街时,需要绕行青年大街或者经过五爱市场,均需花费较长时间,但如今,几乎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会选择走奉天街。

奉天街北接天后宫路,南接风雨坛街,中间又和多条大路相交会,有市府大路、沈州路、热闹路三条,交通便利,和风雨坛街俏皮地做出了“V”型手势。这条街上,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有实验学校中学部、沈阳七中、沈河区文化馆等,北翰林路也与它相接。

沈州路也是如此。它东沿南顺城路,西入大西路,与大西路、方城西侧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它就是这个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据传说,当年因为“风水”方面的考虑,皇太极在沈阳城改八门八关时,大西门和大西边门之间的路故意修成倾斜的,这就导致从方城内出来自东向西走,必须绕远,而沈州路建好后,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也许因为是交通干道的缘故,查阅地图,沈州路两侧的各种大厦和写字楼特别多,有房地产大厦、太和大厦、沈科国际大厦等等,而这些大厦和写字楼中每日大大小小的生意,都是通过沈州路往来谈成的。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