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抗日时期地道战,或许因了电影《地道战》的缘故,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是,人们大都知道冀中平原上的冉庄,而冀南峰峰矿区山底抗日地道却鲜为人知。实际上,峰峰地道遗址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电影《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在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此。
石门街巷地道纵横
进入暑期以来,这儿吸引了不少学生参观者,纵横交错的地道浓缩着乡亲们的勇气和智慧,令大家不由叫绝。触摸抗日地道遗址,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山底村位于峰峰矿区义井镇西南约10公里,因该村依山而建,西高东低,一面靠山,三面环沟,位置特殊,故名山底村。
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地道是由该村早期数名共产党员,带领全村村民为抵御日寇侵略,在原有“古地道”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挖掘而成的,“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附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是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抗战地道,再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先辈的智慧和伟大创举。
修整完善教育后人
这些地道经过一年多时间挖成,全村男女老少全民动员,他们先在自家院内把地道挖好,然后一起挖主巷道,户户相通、街街相连。
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有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坏、防封锁,每个转角处都留有枪眼、陷阱、暗洞。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外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和射击孔,其地道洞洞相连,户户相通,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堡垒。
当年,山底村的父老乡亲们依托地道,成功粉碎了日军数十次猖狂的进攻和围剿,消灭大量敌人的同时,有力地保护了自己,为当时扭转战局、扩大敌后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正因此,这个小村庄被载入抗日战争史册,在1944年11月21日,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
1961年,山底抗日地道被邯郸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它又被峰峰矿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
为了更好教育后人,激励人们的爱国精神,山底村决定修整地道遗址。2005年,出生于山底村的著名军旅作家徐怀中将军欣闻此举,倍感激动,于是捐款并题写匾额,为红色旅游助一臂之力。
红色旅游造福百姓
和平年代,这些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地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些地方的地道因村民建房等原因而遭到破坏。而在这儿,历经60多年保存基本完好,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先辈的智慧和伟大创举。
走在地道里面,其主巷高度比成人略高,来回走动轻松自如,灯光昏黄,缓缓而行,让人有种穿越历史的错觉。很难想象,数十年前,乡亲们就是利用这些纵横交错的地道,与敌人攻守周旋。
为了结合红色主题,目前他们已复原地面炮楼一座,修缮加固地下巷道1626米,国防教育展厅400平方米等,加之绿色长廊、大型石雕壁画以及古街、老宅的保护及维修,来此参观的游客人数日渐增多,红色旅游正在愈发“红火”。部分村民借此机会在山脚下开发了农家乐、采摘园和狩猎场,“绿色庄园生态游”,村容村风蔚然一变。
前不久,峰峰矿区山底抗日地道遗址表示,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暑假期间,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全国大、中、小学生免费参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